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身边好人 正文
延安好人之孝老爱亲好人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18-12-28 来源: 延安日报

  近年来,延安市涌现出一批“延安好人”“陕西好人”和“中国好人”,他们以自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延安人的良好形象,在创建文明城市,汇集社会正能量,引领社会新风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通过刊登他们的事迹,让更多人了解他们,学习他们。

  成玉珍:用无私和善良撑起一个家

  结婚38年,黄龙县界头庙镇神地村村民成玉珍悉心照料卧病在床的公公、婆婆10余年;丈夫的三婶天生残障,她坚持照顾30年。在照顾老人的同时,她与丈夫还养育了3个孩子。除此之外,今年58岁的成玉珍还先后照顾年幼弟弟、小叔子、小姑子和丈夫的4个侄子。

  悉心照料丈夫的三婶

  2017年11月15日,成玉珍一大早就来到丈夫三婶家,将屋子打扫干净,再将火炉生着,这已是成玉珍照顾老人的第30个年头。老人已经76岁,天生聋哑、智障,而且腿脚不便,靠拄拐杖走路,没有独立生活能力。走进老人的屋子,屋子干净温馨,炕上的被褥叠放整齐,老人端坐在炕头。

  30年前,丈夫郑学忠的三叔去世,留下残障的三婶与8岁的女儿。从此,这二人的生活起居就落在了成玉珍一家人身上,直到小姑子长大成人、出嫁才罢。起初,三婶随女儿生活去了。当看到小姑子婆家光景不好、日子过得很囧,成玉珍思量再三,毅然决定把三婶接回来自己照顾。接回来后,她为老人收拾出一间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天悉心照料老人,这一照顾就是30年。

  成为家里的大管家

  20岁时,成玉珍从洛川县石头镇出嫁到相邻的黄龙县界头庙镇神地村。丈夫家中弟兄4人中,丈夫郑学忠是家中的老大,也是顶梁柱。

  婚后不久,婆婆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生活从此不能自理。成玉珍一直悉心侍奉了婆婆8年,直到她安然辞世。2003年,成玉珍的公公因脑溢血一病不起,瘫痪卧床的13年里,成玉珍贴心照顾。那时候,成玉珍非常忙碌,既要照顾三婶,又要伺候公公,每天还要伺候两位老人吃喝,直到2014年公公去世。

  从婆婆患病起,成玉珍就成了家里的大管家,承担起一家10余口人的后勤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要白天到地里干活,晚上回家洗衣做饭、缝补衣物、喂猪喂鸡,每天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把日子越过越好。

  照顾侄子义不容辞

  婆婆患病时,成玉珍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了14岁的小叔子。之后,她把小叔子接到家里,供他上学直至初中毕业,后来还帮他娶媳妇成家。

  在成玉珍夫妇的操持下,丈夫的三个弟弟相继成家。成家分家后,几家人也常在一起劳动、一个大锅里吃饭,弟兄妯娌相处融洽,互帮互助,让人羡慕。

  但好景不长,家中接二连三出现变故:丈夫的三弟与妻子离婚,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看着两个可怜的孩子,成玉珍主动将孩子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加上自家的3个孩子,她就要照顾5个孩子。2015年,丈夫的四弟突患疾病去世,妻子出走,又扔下两个年幼的孩子,成玉珍再次挑起照顾两个孩子的重担。她用行动塑造了新时代农村孝老爱亲的楷模。(记者 肖金雄)

  张红萍:照顾患病公婆从不言苦言累

  “古有木兰代父从军,今有红萍孝感天下。”结婚16年来,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二号煤矿专职家属协管员张红萍,悉心照料家中瘫痪在床多年的奶奶、患胃癌的婆婆和6级残疾的公公,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家庭的半边天,用孝心让三位老人在迟暮之年乐享晚年。

  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张红萍总是报喜不报忧。家里的大事小情,她都一个人扛着。

  奶奶瘫痪在床,张红萍每天忙完家务,就守在奶奶床前喂水喂饭,帮她按摩翻身,直到奶奶离世;

  婆婆大小便失禁,张红萍丝毫不介意,格外小心地照顾饮食、擦身换洗。婆婆偶尔意识不清,有时会拿起身边的东西就往嘴里塞。一次张红萍给婆婆喂饭,婆婆把咳出的痰用手抓起来放在碗里拌着要吃下去,她制止时却被婆婆扇了一耳光。但她一边哭,一边仍继续给婆婆喂饭;

  公公右腿截肢后脾气变得不好,张红萍一面细心呵护他的冷暖,按他的口味变着花样做好吃的,一面处处照顾他起伏不定的情绪。老人心里明白儿媳妇对他最孝顺,常对人说:“我早就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了!”

  “这些年,多亏了媳妇在背后当我的后盾,给我支持。要是工作干不好,真对不起媳妇。”谈起妻子,王海峰笑着说。

  “我既然选择了他,就要把他的家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照顾。我只是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张红萍笃定地说。

  2015年她被黄陵矿业公司授予“最美员工”荣誉称号;2016年被陕西省文明办评为“陕西好人”,被延安市政府授予“延安模范提名奖”;2017年2月荣登“中国好人榜”;2017年11月17日,张红萍作为第六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赴京参加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通讯员 史灏 记者 李星棋)

  姬文飞:工作拿得出手 家里靠得住

  “家里能顶上事,工作上也拿得出手!”说起姬文飞,他的朋友和同事们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姬文飞,安塞区真武洞镇人,陕西交通集团延靖分公司化子坪管理所养护股干事。2009年12月18日,姬文飞和延靖分公司安塞收费站工作的陆小英结为夫妻。出身贫寒的姬文飞非常珍惜婚后幸福美满的生活,家里重活脏活总是抢着干。一年后,宝贝女儿出生了,夫妻俩互敬互爱,孝敬父母,日子过得平淡又温馨。

  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10月,因强降雨导致山体滑坡,姬文飞岳父家的房屋坍塌,岳父和妻哥不幸遇难。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打击使岳母近乎崩溃,连续3天不吃不喝、不言不语。姬文飞东奔西走,四处筹钱,为岳父和妻哥料理了后事。

  面对妻嫂改嫁后孤苦无助的岳母、15岁的妻妹和年仅5岁的侄子,姬文飞看在眼中、疼在心里。“作为一个男人,再苦再难也不能让这个家塌了。”姬文飞毅然挑起了这个家庭的重担。他和妻子把岳母一家老小接到自己家里,像儿子一样照料岳母,像关爱儿女一样照料妻妹、侄子,一有时间就回家做家务、陪老人聊天,为家中的3个孩子辅导功课,一家八口人的日子过得清贫却又充实。

  就在这一家人的日子渐渐好转时,意外又接踵而至。2011年,侄子在上学时被车撞伤,胳膊骨折,岳母也摔伤腰部住院。姬文飞四处筹钱,让岳母做手术更换胯骨,和妻子轮流在医院给老人喂药喂饭、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精心伺候照料。他给侄子当起了“家教”,没让侄子落下功课。同时,他还精心照顾家里的3个孩子,为他们洗衣、做饭。连续忙碌了半个月,姬文飞没有半句怨言,有时候累得趴在病床边就睡着了。岳母感动得泪流满面,同病房的病友也都对姬文飞竖起大拇指。

  2012年至今,姬文飞先后多次被评为“陕西交通集团先进个人”。2018年荣获2017年度“延安模范”、陕西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称号。(通讯员 李建锋 记者 叶树峰)

  申时军:用心孝敬父母 用情呵护弟妹

  在父亲生病时,他日夜守护,端屎倒尿、擦洗身体,把父亲照顾得十分周到;几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为母亲洗脚,让母亲感受到温暖;作为家中长子,他供四个弟妹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他就是吴起县国税局办公室主任申时军。

  父亲住院,他为其端屎倒尿、擦洗按摩

  1999年,申时军的父亲因脑出血突发而几近瘫痪。在父亲住院的日子里,申时军与妻子轮流守在病床前照顾老人。当单位有公务需要处理时,他就快速处理完工作,然后匆匆赶到病房守护在父亲身旁。为了让父亲尽快恢复,他每天都要为父亲按摩,给父亲端屎倒尿、擦洗身体,他的孝心感动在场医生、护士以及其他病人家属。

  申时军的经济条件一般,但为了方便照顾父亲,他坚持让父亲住单人病房,自己则省吃俭用,上下班都是步行。在他与妻子的精心护理下,父亲的病情一天天好转。出院回家后,他为父亲制订了“健康计划”,每天督促老人按时起床锻炼。他还特意从电脑上下载了老年人食谱,定期定时改善生活。除此之外,为了让父母尽快恢复健康,他还四处求医找偏方。几年来,他去过了周围几十家“土中医”家。

  十几年如一日,他每天坚持为母亲洗脚

  参加工作后,申时军感激养育教育之恩,他把第一个月的工资为父母、弟弟妹妹买了礼物。2010年,母亲因患胆结石住院,他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直到母亲做了手术才返回单位上班。期间,他在市区、吴起两地往返照料母亲。

  申时军的妻子是吴起采油厂一名普通的照井工人,每月只有7天的公休假。为了老人和孩子,申时军承担起了家里全部的家务。每天除了工作外,他还要回家为老人、孩子做饭,给孩子辅导作业。为了缓解疾病给母亲带来的痛苦,申时军坚持每天为母亲洗脚。“婆婆年龄大了,有时嫌麻烦,时军就端来热水,边洗脚边给婆婆讲笑话,替婆婆宽心,哄老人高兴。”申时军的妻子说。

  长兄如父,他扛起供弟妹上学的重任

  申时军家中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他工作后就肩负着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把每月的工资都用来贴补家用。在申时军看来,自己是长子、大哥,帮助家里人是应该的,家人更应该互帮互助。申时军的3个弟妹、妻子一家的亲戚,还包括他家其他亲戚,都得到过他的帮助。

  申时军不但帮助亲戚,还帮助困难群众。十几年来,他每年都要拿出2000元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曾资助过一名失学儿童,直到他完成初中学业。每当哪里发生自然灾害,他总会伸出援助之手,曾向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以及其他一些灾区进行了捐款捐物,价值数万元。

  “看着父母、家人身体健康,一家人和和睦睦,我觉得,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申时军说。(记者 肖金雄)

  赵福霞:丈夫虽离去弱肩挑重担

  初升的旭日照在宜川县建行小区赵福霞家的院子里,为乍暖还寒的春日增添了几分暖意,赵福霞和她的婆婆李生兰正在院子忙着收拾纸箱子和塑料瓶。多年的辛劳,让这个朴实的妇女看上去饱经沧桑,却又透着一股韧劲。“楼长知道我们家困难,允许我们把纸箱片、塑料瓶放在院子里。我们就要把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别让大家看着闹心。”李生兰说。

  赵福霞总是抢在婆婆前面干活。刚看到婆婆手中抱起一大摞纸箱子,她就赶紧“抢”过来,并给婆婆说:“妈,你别抱这么重的东西,把那边的塑料瓶摆好就行了。”赵福霞一边说一边又抱起一堆纸箱子放到三轮车上,准备送到收购废品站卖掉。

  一切收拾妥当之后,赵福霞看到公公李喜春在炕上坐着,背后靠的枕头掉下来了,她赶紧拿起来和被褥一起叠放好,扶着公公往后靠了靠。她的公公今年62岁了,从2009年开始患有小脑萎缩2症,渐渐地,生活不能自理,只有天气好的时候坐着轮椅到外面晒晒太阳。9年多来,一向倔强的公公会时而哭泣闹脾气,赵福霞就一边做家务,一边开导公公,把从小品上学来的笑话讲给公公听,晒太阳时给他捏捏胳膊、揉揉手、捶捶腿。慢慢地,公公也就想通了,情绪逐渐平复。提起赵福霞这些年的悉心照顾,李喜春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对我好太太哩,就和女子一样。”

  2013年,赵福霞的丈夫检查出患有肺癌和淋巴癌,最后离开了他们。此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照看着公婆,忙着地里的农活,供儿子上学,所有的担子落在了她的身上。对平凡生活中的波澜,赵福霞坚定地说:“别看我是个女的,但我能撑起我们这个家。”

  在赵福霞的世界中,油盐酱醋的平凡日子就是她生活的全部,悉心照顾公婆、全力抚养子女就是她的最大职责。李生兰说:“儿子走了一年了,福霞心里很苦,但很少在我们老两口面前诉苦。福霞选择了坚强地面对,这也鼓励着我和老伴一直走下去。” (通讯员 袁芳 记者 李星棋)

  陈天强:“捡”回一个“妈”伺侯18年

  今年52岁的陈天强是富县张家湾镇小山子村村民。18年前,他收留了一个无家可归的老人,还把她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来赡养,这一养就是18年。今年1月,陈天强入选“中国好人榜”。

  2000年4月10日,一位老妇人在陈天强家门前乞讨。陈天强心生怜悯,便主动邀请老人到自己家中吃饭。当晚下起了暴雨,正准备入睡的陈天强想起了白天上门乞讨的老人。“她走了没有?现在在哪里过夜?”

  想到这里,陈天强披上衣服出了门。大雨中,陈天强在一处墙根下找到了白天来乞讨的老人。她浑身湿透,两手紧搂胳膊,不住地打着冷颤。

  陈天强见状连忙把老人扶到家里。看到老人的模样,陈天强仿佛看到了自己早已故去的母亲。他的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与其让老人家在外流浪受罪,不如就认她做母亲。

  第二天一早,陈天强就和媳妇曹风梅商量。起初,曹风梅不同意,毕竟老人来路不明,给她吃喝,让她留宿一晚就可以了。陈天强再三做妻子的思想工作,曹风梅心软了。想一想丈夫的境遇,就同意让老人先住下来。没想到,老人一住就是18年。

  18年来,陈天强夫妻俩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妈,处处留心照顾,在吃喝穿戴上不让老人受一点儿罪。平日里为老人端茶送水、洗衣做饭,有了好吃的,第一时间就想到老人。两人没事了,就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说说话,逗老人开心。老人也慢慢放下心理上的负担,把陈天强家当成自己的家。

  2012年,陈天强想给老人办理养老保险,可由于老人年事已高,根本说不清自己是哪里人,户籍无据可查导致无法办理相关手续。对于旁人来说简单的事情,在陈天强这里却复杂起来。

  为此,陈天强多方奔走,希望能帮老人上户口。“既然现在是跟我一起过,那就是我的母亲,就应该上在我家户口本上,再难我都要想办法。”陈天强说。

  2017年12月18日,经过进一步的核实,老人终于成功上了户口。户口本上多了一个人,这个家似乎也变得更完整了。

  “我妈虽然头脑不太清楚,但对家人很亲。我平时在外打工,照顾不过来家里,她就帮我媳妇干些家务;媳妇要下地干活,我妈就留在家里看家;我从外地回来了,她顿顿吃饭非要等我坐下才肯动筷子。”陈天强笑着说。

  把一个萍水相逢的老人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赡养18年,陈天强的事迹感动着乡邻。(通讯员 吴龙迪 记者 李星棋)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