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创新 正文
对延安市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几点思考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17-08-23 来源: 延安日报

  众所周知,民俗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保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它承载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记忆,体现和反映着各个民族不同时期的生活状态、社会活动、意识形态以及当时的生态环境等状况。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对于人们认识历史,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现状

  早在六七千年前,原始先民就在陕北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民俗和许多厚重的文化积淀。

  我市民俗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较多。如黄帝陵祭典、安塞腰鼓、陕北说书、陕北民歌、陕北道情等12个保护项目已列入国家级名录;延川布堆画、洛川灯棚会、壶口斗鼓、安塞农民画等75个保护项目被列入省级名录;全市有254个保护项目被列入市级名录,541个保护项目被列入县级名录;有国家级传承人8人,省级传承人33人,市级传承人112人。全市共建成非遗传习所15个。

  我市民俗文化南北各异,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可分为四类:

  一是节日民俗。包括洛河川的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甘泉的二月二龙抬头、打龙眼泉活动;洛川的蒸面花;子长的过大年秧歌、文艺汇演;安塞的转九曲、贴窗花、打腰鼓等。

  二是游艺民俗。如甘泉莲花灯、张俊功说书、甘泉傩鼓等;洛川蹩鼓、农民画、毛麻绣等;子长唢呐、道情、刺绣、布堆画等;安塞腰鼓、剪纸、民歌等。

  三是饮食民俗。陕北从古至今以农耕文化为主,盛产杂粮杂豆,所以饮食民俗围绕五谷杂粮形成。主要有糜子酒、带把肘子、黄米馍馍;甘泉豆腐和豆腐干、子长煎饼、绿豆凉粉;吴起、志丹羊肉、剁荞面、陕北油馍馍;富县油糕、陕北羊杂碎等传统饮食。(其中7个制作技艺申报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36个传统饮食制作技艺申报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还有安塞黄米年糕、软馍、宜川地锅、黄陵石腰子棍棍面、驴肉盖米饭、延川猪灌肠、志丹九魁十三花宴席等7个民间美食制作技艺项目通过市级专家审核,通过非遗项目的申报和确定)。从而使陕北传统饮食技艺确定了继承人,煎饼、凉粉、剁荞面、豆腐干、油馍馍、油糕等一些传统饮食的品牌逐步形成。

  四是宗教民俗。陕北宗教文化历史久远,覆盖面较大,几乎每个村都有寺庙遗迹,定期开展民间祭拜活动。每逢庙会都有戏曲演出、物资交流、陕北说书和饮食小吃。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推动了地方文化旅游发展,也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此外,还有一些生活民俗、劳动民俗、婚丧嫁娶民俗等,渗透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但由于新时代、新观念主导地位的确立,旧的一些生活习俗渐渐地被摒弃。

  二、我市民俗文化挖掘保护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民俗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的意义认识不够。一方面,没有把这项工作与发展大文化、大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主观上存在消极应付状态。另一方面,受各种新潮文化的冲击,传统民俗文化正面临着被湮没的危险,一些传承人对民俗文化缺乏保护和传承意识,导致一些历史物品、资料、民俗失传,或濒临消失。

  二是对我市民俗文化研究开发不深,专业人才匮乏。传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产业整合不到位,缺少专门的民俗博物馆和收藏管理、挖掘研发机构;民俗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全市除洛川外,几乎没有专门的民俗博物馆。个人民俗博物馆潜在势能尚未充分发挥。例如安塞沿河湾周建华民俗博物馆,展馆藏品达6万多件,其中有不少比较珍贵、有保存价值的物品。但由于受保存条件所限,加之专业技术不到位,导致部分物品出现残破和损毁现象。这些传统民俗资源在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和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政府对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产业方面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各级政府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挖掘、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是保护和传承陕北传统文化的需要。民俗文化是陕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陕北人的乡愁,是留住陕北人记忆、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其次,要清醒地认识到挖掘、保护和传承陕北传统民俗文化是推进延安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要充分认识在利用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旅游的同时,既要保护民俗文化的原本特色,又要给现代旅游和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俗文化和民俗旅游的和谐发展。

  二是进一步搞好民俗文化普查工作。在非遗项目普查的基础上,要认真抓好传统民俗文化资源调查,积极组织申报中、省非遗项目,审核市、县项目,为申报老字号、商标注册保护、实施品牌经营做好基础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对民俗文化项目做详细记录,保证其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三是要大力支持民间民俗博物馆的发展。各级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适时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支持有能力的民俗文化协会或民间研发机构,采取“购买资源、合作双赢”的方式,积极支持民间组织机构的发展,带动和引导一些民间民俗博物馆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为传统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拓宽道路。

  四是要进一步加大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告、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和多层面的宣传大力普及民俗文化知识,提高传统民俗文化知识普及率。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注重对延安厚重民俗的黄帝文化、黄土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等与民俗相关联内容的文化挖掘,注重对传统饮食民俗中传承已久的名菜、经典小吃等文化内涵的挖掘,为传统民俗文化发展和发展民俗旅游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是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各级政府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落实责任、列支专项经费、制定发展规划、编制《陕北传统民俗文化简谱》,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延安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 王凌)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