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创新 正文
创新“党建+”模式 拓宽脱贫致富路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20-12-22 来源: 学习强国

  地处白于山区腹地的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吴仓堡镇党畔村,辖16个村民小组519户1639人,自然环境条件差,组与组相距比较远,户与户居住分散,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子。

  如何建立脱贫益贫长效机制,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多年来,延安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在帮扶党畔村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形成了一些好做法,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工作成效

  自2012年包扶党畔村以来,延安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始终坚持“党建+”扶贫模式,紧紧抓住产业培育发展这个关键,结合党畔村长期生产实践,帮助该村确定了“短期抓养殖、中期靠种植、长远凭林果”的发展思路,形成“种植—养殖—林果”生态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实践,建立合作社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先后成立了党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党畔村种养殖业合作社和起东家庭农场等5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聚力发展集体经济,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走出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家庭农场+贫困户”的脱贫攻坚新路子,为村民修通了脱贫路,造就了致富田,建起了奔向小康的产业,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为党畔村高质量发展、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注入了新动力。2017年年底,该村实现贫困村退出;2018年年底,实现了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退出。

  在吴起县党委、政府和吴仓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延安市委直属机关工委、陕西省总工会的帮扶指导下,党畔村先后发展山地苹果1600余亩、油用牡丹260亩,治沟造地1800亩,发展百头肉牛养殖场1个、千只羊场2个;维修改造硬化生产道路8.7公里,新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1所、水窖89口、厕所26个。同时,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党支部与党畔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在资源、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共建共享,选派了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帮扶。如今,村民的收入提高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村子变富变美变靓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近几年来,该村先后被延安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被确定为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党支部被吴起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村党支部书记高起东先后获得“延安市新时代担当作为先进个人”、吴起县“抓党建促脱贫先进个人”“农村科普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家庭农场示范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成立于2015年8月的党畔村起东家庭农场,养殖“西蒙塔尔”肉牛100头、湖羊200只,种植1500亩水肥一体化玉米,经营80亩水域库坝1座,养殖大闸蟹10万只、鱼类5万尾。农场各种农用机械设备齐全,总资产400多万元,年产值达120余万元。

  起东家庭农场推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即:水肥一体化种植玉米,解决了牛羊养殖全年的饲料问题;养殖牛羊产生的粪便经过堆沤发酵,解决了种植玉米的肥料问题;屠宰牛羊后产生的下脚料投入库坝,解决了养殖大闸蟹和鱼类的饲料来源问题;库坝水通过水肥一体化设备滴灌到玉米地中,培育了土地肥力,使治沟造地形成的贫瘠土地当年就产生了效益。该农场通过这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了一条稳定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

  同时,该农场推行带贫益贫模式,2018年吸纳了22户贫困户以每头牛2000元的财政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农场,每年每头牛分红500元,入股最多的贫困户每年可分到红利2500元,合同期三年,合同终止时返还入股本金。2019年又吸纳了25户残疾人以每头牛2000元的残疾人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农场,分红模式相同。2020年,仅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湖羊养殖场给贫困户分红5.99万元。此外,起东家庭农场还积极吸纳贫困户务工,其中常年务工人员5人,每人每年可增收2.5万元以上,阶段性务工人员达30余人,充分发挥了起东家庭农场对贫困户的带贫益贫效应。

  (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集体经济焕发生机

  党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12月,现有苹果园980亩,湖羊养殖场(400只)1座,种植油用牡丹260亩,栽植高标准拱棚车厘子示范园50亩,果园套种黄芪600亩,正在建设400吨综合冷库1座,集体经济总资产已达600多万元。

  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推行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中,湖羊养殖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短期项目,养殖湖羊产生的粪便,经过堆沤发酵解决栽植苹果和车厘子肥料问题;油用牡丹和黄芪种植作为村级集体经济中期项目,牡丹榨油取得一部分经济收入,黄芪种植3年销售取得收入,解决苹果幼园生长期的资金投入,牡丹油渣和羊粪混合,可为苹果树及车厘子施肥;山地苹果作为村级集体经济长期项目,为集体经济增收带来长远的利益。车厘子示范园品种选用“美早”和“大红灯”混栽,选用3至5年的成龄树苗,采取棚栽和大田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栽植,2021年将取得初步收益。400吨冷库建成后,既可为以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后整理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撑,还可解决附近村庄牛羊肉、车厘子、大棚蔬菜、土豆的存储及长期销售问题。

  借助村集体经济产业链,该村农民和贫困群众主要从四个方面增加收入:一是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农民土地增加收入,仅此一项就能为农民增加收入20万元以上,解决了大多数进城务工村民土地撂荒问题;二是湖羊场所需的饲料,全部就近购买本村农民种植的玉米和秸秆,使贫困群众生产的农产品能快速转换为经济收入,解决了贫困群众“卖难”问题;三是果园管理和田间劳作全部吸纳本村村民,优先安排精准扶贫户务工,每年农民务工收入达30万元以上,解决了贫困村民就近务工问题;四是村集体经济取得的收益按照3:3:4比例进行分配,所得纯利润的30%分配给56户建档立卡户,30%为全村村民收益,40%用于保障村集体经济的正常运行,真正走出了一条“家家有资本、户户变股东、人人享股份”的集体经济带贫益贫路子,建立了脱贫群众稳定增加收入的长效机制。

  三、经验启示

  (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班子和过硬的队伍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得益于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在农业农村发展上,党畔村党支部一班人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党支部书记高起东有着丰富的种养殖业经验,从2013年起就开始从事养殖经营活动,注册了吴起县起东家庭农场,建立了专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真正是农村的“领头羊”、农民的好榜样;党支部组织委员康生海在种养殖业方面尤为擅长,保证了技术支持,目前经营有规模达200只的山羊养殖场。驻村第一书记张奋兵发挥家里种植苹果树的技术优势,经常深入果园,在大田管理、施肥喷药、修剪拉枝等方面及时指导果农。正是由于党员干部本领高、技术强、作风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从而开阔了群众的眼界,促使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20年,党畔村群众新建标准化养殖场3个,新增湖羊养殖规模600只。

  (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整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走合作化道路,推动农村生产要素集聚,实现效益最大化。党畔村乘着“三变”改革的春风,以土地入股分红、转包、租赁、托管等多种方式推动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彻底改变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种植模式,以应对市场风险,解决资金、技术等问题,增强村集体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通过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成立合作社、建立家庭农场,一方面增加了群众的资产性收入,盘活了农村闲置的土地,另一方面村上年龄偏大的常住人口通过就近务工增加经营性收入,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也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畔村按照“短期抓养殖、中期靠种植、长远凭林果”的发展思路,处理好农业产业“长—中—短”期相结合关系,使“种植—养殖—林果”互为依托、互相支持,形成山上有果园、库坝有鱼蟹、圈中有牛羊、田中种庄稼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走出了“农林牧副渔并举,山水田林湖草”综合治理的新路子。该村立足陕北地区资源优势,打造出了具有陕北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把农民镶嵌在产业链上稳定增加收入,实现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通过政策、项目、技术、资金扶持等方式,吸引有文化、有见识、有能力的青年返乡参与乡村振兴,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