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评论 正文
别把“逼捐”当爱国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17-08-30 来源: 威海文明网

  日前,“吴京因《战狼2》遭逼捐”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二名。8月8日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吴京个人就通过壹基金捐款100万元,然而因恰逢其电影《战狼2》走红之时,结果键盘侠们纷纷表示“《战狼2》票房都突破50亿了,你居然好意思只向灾区捐款100万。”

  更有网友,强行将捐款与爱国绑在一起,特别声明,“这不是道德绑架!我相信作为一个爱国演员兼爱国导演和爱国商人的吴京不仅在虚构的电影里爱国,而且在现实的灾难面前更爱国”。一时间,一些人以“道德”和“爱国”的名义,站在舆论制高点对吴京进行指责。

  不捐是你人性冷漠没爱心,捐多是你炒作求名声,捐少是你抠门不爱国。在公益捐款的这条路上,明星和企业家等公众人物似乎怎么做都不对路,有没有捐款,捐了多少,动辄就会引起谴责、辱骂乃至群嘲。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汶川地震后王石要求员工理性捐款,被讽刺为“王十元”,到天津塘沽爆炸案发生后马云微博下的“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再到此次的吴京被逼捐事件,逼捐者们每每都自持舆论的力量进行口诛笔伐,“吴京爱国,吴京赚大钱,所以他就得捐款,而且得豪捐,否则就是不道德、不爱国。”以爱国之名,以道德之义,让他人捐款听起来十分道貌岸然,然而,这样的逼捐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暴力,是慷他人之慨,甚至是“社会勒索”。

  慈善不是一次性的捐款与救济,公益更应是在自愿原则下的力所能及。慈善捐款作为一种善行,更多的是一种爱心自觉,是一种对弱者的同理心,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而以“道德大棒”挟持他人作出慈善行为的逻辑,以捐款数额为标准给公众人物贴上爱国标签的行径,不仅不是爱国行为,同时还损害了慈善本身的善意,毒化了慈善业健康发展所需的文化和舆论环境,衍生成为了一种人性的恶。“1元不嫌少,1万元不嫌多。”真正的慈善不在于捐款数额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怀有一颗慈悲之心。无论是道德要求还是社会责任,都只应作为一种自律标准,而不应该用于律人。强迫别人很容易,反思自己很难。对此笔者想说,不要在安全的时候最勇敢,在免费的时候最慷慨,在浅薄的时候最动情,在愚蠢的时候最真诚。

  关于慈善,我们还有太长的路要走,也有太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当然乐于看到明星、企业家等公众人物发挥更大的个人影响力,但更希望能看到整个社会大众化的理性与每个人真正发自内心的慈悲与善良。(何佳阳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