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评论 正文
美丽乡村不能重“面子”轻“里子”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18-01-05 来源: 舟山文明网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政策的落地,不少乡村路更宽了、屋更大了、景更美了、人更富了,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但成绩的背后,一些地方陈规陋习依然顽固,铺张浪费、互相攀比、大操大办等现象难以禁绝,人们思想的进步还赶不上村子外在的变化,内外失衡让乡村美大打折扣。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需要振兴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更要通过移风易俗塑造良好的乡风,才能让乡村的内涵与颜值相匹配。

  乡村建设不能只重颜值而轻内涵。乡村的振兴与发展绝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在为农民创造更好的居住与生活环境时,也要关注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的地方只顾提升村子的颜值,忙于造屋、修路、搞项目,但却对村子里的陈规陋习视而不见。即便村子变得再美,也只是一处“形象工程”,村民的思想缺乏凝聚力,生活的幸福感和发展的后劲都难以持续。乡村振兴不能落入形式主义的桎梏,在将“面子”做靓的同时,还得在精神文化层面多下功夫,让乡村成为充满温度的乡愁之地,而不是被物质充斥的浮躁之处。

  良好乡风应是新农村的标配。好的乡风不仅能涵养村民个人修养,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力量,还有助于公共秩序的和谐稳定。乡风不文明,村庄外在再美,也难以形成持久的生产力。陈规陋习会让负面效应聚集和释放,让人们沉溺于物质性的追逐与攀比,失去为美好生活奋斗的精气神。要让乡村真正富起来,必须要用良好的乡风保驾护航,最主要是发挥村民的主动性,建立起符合全体村民意志的乡规民约,增强对不良风气的排斥性和抵抗力,使得守望相助、忠孝礼义、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融入乡村,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正能量。

  移风易俗需要久久为功,在乡村振兴发展中要始终将培育乡风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努力建设民风淳美、乡风文明的新农村,让里外都美的乡村成为中国的靓丽名片。(舟平)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