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评论 正文
不妨把“投币祈福”引入慈善路径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18-10-29 来源: 中国文明网

  近日,一段网传视频显示,甘肃省博物馆“天马西来”后台展池中散落着一元、五角等面值不等的纸钞和硬币。展品上堆满纸币的现象并不是首次出现,此前就有媒体披露,游客在展出的佛像周围投掷钱币祈福,博物馆被当成了“祈福之地”。就此行为,有关专家表示“民众科学素养亟待提升”。(10月23日 《科技日报》)

  一言不合就扔钱,从北京故宫的荷花池扔到山东济南的趵突泉,再扔到浙江杭州的雷峰塔遗址,现在又扔到了博物馆。不少名胜古迹、博物馆都经历过或经历着被“砸钱”的烦恼。

  实际上,国人投币祈福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了投币的记载。另外,投币祈福也并非国人的专利,不少外国人也喜欢这样做。投币祈福要分场合地点,近年来人们的旅游文明意识逐渐增强,对旅游文明素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不适当的场合地点投币祈福已被视为一种陋习、一种不文明现象。

  有投币祈福习惯的人很多,一时难以转变观念,且投币祈福的行为会产生示范效应,其他人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也会模仿。因而,纠正陋习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人群,需要面对的是“执着虔诚”的信念,要想在短时间内扭转人们投币祈福的习惯并非易事。不论是旅游监管部门、文物管理单位,还是景区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对有投币祈福行为或倾向的游客都应该以教育引导为主,不宜强制约束,也不宜操之过急。

  景区应该在游客容易集中投币祈福的区域安装防护设施,设置告诫牌,进行广播语音提示,安排工作人员对游客进行教育劝阻;景区也有必要对游客扔掷的钱币进行及时清理,破除暧昧态度,展示不欢迎或拒绝游客投币的鲜明立场,避免造成破窗效应。

  景区或有关管理部门也不妨换个思路,因势利导,赋予游客投币行为“个人祈福”和“公益捐赠”的双重功能,给游客投币祈福提供一个合理的通道,将游客投币祈福引入慈善路径,在景区或文物附近专门开辟投币区域,供游客参与、祈福、求平安、表善念,还可借鉴“互联网+”模式,设置网络投币祈福平台,让游客通过手机扫码即可“投币祈福”,完成许愿、传递爱心。

  而景区、文物管理部门等单位定期把游客投掷的钱币进行汇集清点,纳入公益账册,用于对文物、古迹、景点的维护。这样的祈福通道高效便捷,既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赋予了投币祈福积极的意义,可以为保护文物、景观、环境贡献正能量,可以呵护文明,更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可行性,值得一试。(作者 李英锋)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