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评论 正文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推动延安高质量发展
——我市深度融合“城市双修”与“老旧小区改造”之思考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22-04-12 来源: 延安文明网

  城市的功能品质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质量高低。前不久召开的市第六次党代会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了继续深度融合“城市双修”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延安城市功能品质的发展战略。如何贯彻落实这一宏伟目标,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总结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延安全域城市建设实践。 

  一、推进城市“双修”和“老旧小区改造”取得了重大成就 

  针对延安市生态环境脆弱、居住环境品质不高等“城市病”,延安市从2017年相继开启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内容的“城市双修”和“老旧小区改造”,综合解决城市生态与功能问题,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显著提升。2019年8月,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现场会暨试点工作总结会在延安召开。 

  此后,在坚持“城市双修”的基础上,延安市又继续提出“老旧小区改造”目标并将两项任务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拓展到延安全域。经过近5年的探索实践,初步探索出了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区城市可持续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新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被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和省住建厅在全国、全省范围内推广。 

  1.坚持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延安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从林木覆盖区域至草地覆盖区域间的过渡地带,也被称为“生态危机带”,存在山体系统受损、水系功能不全、城市绿地建设滞后等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延安以“2+1”三城联创为抓手,加快“河流+山体+公园+绿网”系统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大规模实施老城改造、山体居民搬迁、沟道治理等综合整治工程,修复受损山体,建设城市生态廊道、山体公园、口袋公园,改造提升以延河城区段为主的堤岸河道、湿地公园,采取拆墙透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立体造绿、留白增绿等措施,扩大市区绿化面积,森林覆盖率扩大到53%,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碧水环绕”的显山、亲水、透绿城市园林景观格局,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节水型城市。 

  2.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圣地”形象品质。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存在革命旧址保护压力大、形象特色模糊、文化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为给革命旧址文物保护腾出更大空间,延安确立中心城市核心保护区多拆少建、旧址景区周边只拆不建、力戒大拆大建的原则,同时打破旧址、历史遗迹单一保护局面,将旧址保护与城市建设改造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推动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交织融合。积极开展5A级景区联合创建,启动“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中国革命博物馆城,推进陈列布展和改造提升,活化利用桥儿沟、清凉山、中共中央西北局等旧址窑洞,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独具特色的体验式教学基地。协调主城区建筑街景风貌,规范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凸显红五星、党徽、窑洞、灰砖色和土黄色等符号元素,营造出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 

  3.优化民生供给,增强基础设施保障。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在推进“城市双修”试点工作中,将拆迁腾退用地绝大多数用于城市生态恢复和基础设施、活动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布局。聚焦群众关注的城市堵点痛点难点,优化资源配置,新建改建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停车场、停车楼;更新了一批水电气热供应和通信管网,建成地下综合管廊,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新建了一批市政道路、桥梁隧道、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拓宽城区易堵道路,改造交叉路口;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根据服务辐射半径,合理布设农贸市场、便民市场,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共享餐厅、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形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等,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供给,长期困扰群众的上学难、出行难、买菜难等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补齐民生短板弱项,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4.创建制度规范,强化制度约束保障。为实现“城市双修”和“老旧小区改造”一体推进,引领延安城市高质量发展,成立了专门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范,如《城市规划导则》《老城区特色风貌管控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延安市城市市容市貌管理条例》等,城市规划建设有了统一稳定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编制了《延安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设计导则》,制定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十条措施,明确了“双修双改”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模式。建立规划设计、土地供应、资金保障、项目集中审批等制度,形成部门协同推进,项目、人力、资金等统一部署、持续稳定运行的体制机制,形成顶层设计、市区联动的工作格局,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特别是改革创新的“六个一”项目审批的延安模式凭借便捷高效服务,优化了营商环境,被推广到陕西全省。 

  二、延安模式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贪大求广、粗放随意,也就是不求大而图强、不务虚而崇实,避免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一刀切等不合时宜的做法。延安坚持增减结合,新旧相宜方针——老城区做科学减法,新城区做精明加法,减规模、疏密度、降强度、优品质,革命旧址周边只拆不建,为文物保护腾出更大空间,推动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交织融合。 

  2.打造“红色”品牌,实施特色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作为革命圣地,红色就是延安的主色和底蕴,延安红色革命旧址全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完整、内容最丰富,具有至高性、独特性和唯一性。以文化为出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自觉传承延安精神,努力打造延安的红色个性,以“红色+”激发文化活力,拓展产业链条,创造不一样的城市风貌,形成不一样的城市品格和城市管理,符合延安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核心特质,也实现了文脉保护传承与城市化、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 

  3.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延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打造优质人居环境为中心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以实实在在的城市发展变化惠民利民,赢得了群众满意和支持。在建设中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人民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城区、社区,大范围开展基础调研和问卷调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成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家库,引入专家参与决策,群众参与监督工程项目实施和新的城市管理,使城市建设更接地气。 

  三、提升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注意的问题 

  1.坚持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要破除“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二元思维模式,树立城乡、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一方面,既不以城市为中心,单纯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把农民变市民,也不能以乡村为中心,使城市变为大农村,而要从大局和长远着眼,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市民与农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推进,使城市和农村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支撑、相得益彰。 

  2.强化科技支撑,建设智慧城市。通过信息技术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高资源运营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实现便捷化的智慧生活、高端化的智慧经济、精细化的智慧治理、协同化的智慧政务。从而内外兼修、标本兼治,既能在具体的“点”上,体现时代发展的风尚,又能在长远的“面”上,彻底改变粗放发展模式。 

  3.增强创新能力,驱动城市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确立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大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推进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提高城市创新能力。 

  4.坚持久久为功,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城市双修”是城市建设发展理念转变的一场头脑革命,也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落实落细,持续探索,久久为功。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以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确保城市发展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延安日报)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