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图片 正文
下足“绣花功夫”实现全面小康
——市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乡村振兴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21-02-23 来源: 延安日报

图为:高标准的安塞李家湾生态农业示范园

  近年来,延安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历史性告别了绝对贫困,昂首奔向小康。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参加市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格外关注这个话题,他们围绕乡村振兴纷纷建言献策,深切期盼延安农村变得更美,父老乡亲的生活变得更好。

  产业永远是第一位

  “农村要发展产业和集体经济,只有村集体有钱了,才能让农村有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市人大代表张延刚、白俊智、刘强强,市政协委员康双全等纷纷表示,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

  张延刚、白俊智、刘强强在记者采访时先后认为,只有农村实现产业兴旺、经济振兴,才能全方位实现乡村振兴。而经济振兴的关键,就是要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作为20多年的农村干部,张延刚对“村集体有钱才能办成事”深有感触。“村集体没钱,政府投资给农村修建的各种基础设施,也会因为没钱维护而浪费、搁置。”如何破解这道难题,2020年1月,张延刚带领村民在村上办起了果袋厂,发展村集体经济。他说:“果袋厂办起来后,生意特别红火,预计到今年下半年,就能挣回300多万元。”

  宜川县云岩镇的暖水源村,离张延刚他们村不远。村子里山泉水质好、口感好,张延刚准备帮这个村子开发山泉水,发展村集体经济。“村集体有钱了,村委会谋事就能一声吼到底。”张延刚说,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关键。

  农业产业抵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弱。有些果农的苹果,往往一场冰雹或霜冻,就让农民一年的收入成了“泡影”。如何才能帮助农民提升抵抗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康双全建议,要用科技的手段来应对:一是继续加强引水灌溉、防雹网搭建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二是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目录品种保险。三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服务和支持,形成抗灾自救、助农增收的合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

  人才振兴是关键

  “乡村振兴少不了人才助力。”市政协委员王金富、冯淑洁纷纷表示,要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培育引进人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尝到了“人才兴、产业兴”的甜头。张延刚说,2020年村上人均纯收入达5万多元,这正是村上着力把人才培养当成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的最好见证。2020年,村上发展村集体经济时,招聘了5个28周岁以下、大专文化以上的年轻人,安排在技术员、财务、营销等重要岗位。村里不仅为这些年轻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这些年轻人也为村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村怎样才能把人才引进来,让他们留下来?冯淑洁建议,要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增活力”,完善“第一书记”驻村制度,将选调生政策向村级延伸,鼓励城镇企业家到乡村发展,制定出台“城乡人口互动政策”,鼓励退休干部职工回乡创业,推动人才向农村流动。

  关于农村人才建设,康双全建议,要按照不同时节进行产业技术上的培训,打造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的职业优越感,把帮扶措施与参与劳动结合起来,围绕种植、养殖、特色产业等制定完善的产业脱贫指导方案,进行产业脱贫培训,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打好“组合拳”才有效

  王金富建议,统筹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各个方面的有序衔接,首先要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培育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强化农村污染防治,培育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从根本上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冯淑洁说,要通过推进农村产业体系建设“促增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补短板”,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增活力”,加强农村生态保护“靓环境”,推进移风易俗“强治理”,统筹兼顾、综合施策,这样才能让乡村振兴步伐走得又快又稳。

  记者采访时,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纷纷建议,实现乡村振兴,更要下足“绣花功夫”。要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完善便民服务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尤其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弘扬真善美,凝聚正能量。加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遏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推进乡村文明进程。(记者 叶四青 杜音樵 刘卓 贺卓)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