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想道德建设 正文
上好网络素养教育的“必修课”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23-11-16 来源: 陕西日报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不仅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更关系亿万家庭幸福安宁。近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公布。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网络素养促进”作为重要一章,明确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规定围绕网络道德意识形成、网络法治观念培养、网络使用能力建设、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等,培育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和防护技能。

  随着网络日益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网络素养教育越来越成为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迫切课题。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1亿。对未成年人来说,网络能够帮助他们更好探索未知世界、满足强烈的求知欲。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未成年人容易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个别未成年人因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有的未成年人因网上打赏而产生经济纠纷。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广大未成年人急需提高自己的网络辨别能力、自控能力,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学校、家庭、社会既要尊重未成年人成长发展规律,维护好他们借助互联网实现自我发展的权利,更要注重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提升,加强网络常识、网络技能、网络规范、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网络强国建设的后备军和新生力量。

  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要优化互联网产品供给,加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与传播,引导未成年人合理选择和使用网络资源。相对于成年人读物而言,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产品艺术性、思想性应该更强,更需要精心地雕琢与打磨。要鼓励互联网平台加大对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功能性产品研发,让更多优质数字产品充实网络空间,使越来越多的优质栏目受到未成年人喜爱,越来越多符合“未成年人模式”的网络产品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必需品,营造更加健康的网络环境,有助于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和向上向善思想道德养成。

  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上网有节制、作息有规律,才能有效引导孩子。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必须担负起对未成年人网络教育的首要责任,创造良好的网络使用家庭环境。家长要不断提升自身网络素养,以身作则,以较高的辨别力和良好上网习惯引导和教育孩子。要建立和谐家庭关系,家长要努力缩小与孩子之间的代沟,通过有效沟通,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不良的网络行为,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网络使用观念,通过文明上网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年1月1日起施行。良法更需善治,社会各方应齐心协力、多措并举,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