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文明创建 正文
延安市:阔步走在新时代幸福大道上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21-02-20 来源: 延安日报

  “这些年延安变富啦,

  这些年延安变潮啦,

  这些年延安变绿啦,

  这些年延安变美啦……”

  立春过后,阳光明媚,天空蓝格莹莹的。一曲喜庆热闹的“信天游”在黄土地上悠扬飘荡,唱出了延安人民当下的幸福生活。

  “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老区广大群众的殷切关爱、庄严承诺。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参加会议的市、县委书记们提问:“如何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改善老区老百姓生活?”

  向贫穷宣战!宣战!宣战!承载着带领老区人民与全国同步小康的梦想,革命圣地延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百姓受益的致富道路。

  庄严承诺:用延安精神书写时代答卷

  精准脱贫,一诺千金。

  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肩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延安的广大干部群众斗志昂扬,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发展延安,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彼时,摆在延安人面前的是一份严峻的考题:到2014年年底时,延安仍有3个贫困县,693个贫困村,7.62万户20.52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白于山区、黄河沿岸、洛河峡谷,横亘着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

  但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非同一般。

  “如若完不成任务,我将引咎辞职。”2018年3月26日,在全市脱贫攻坚誓师动员视频会议上,从市委书记、市长,再到各区县、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每个人面前摆着的军令状末尾都如此写道。

  签下军令状那晚,安塞区化子坪镇党委书记野根利一夜未眠,满脑子都是“产业!产业!”

  任何发展道路的成功,离不开必要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密码。延安的干部群众用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在前进道路上不断战胜艰难险阻、夺取胜利。

  “革命圣地不如期脱贫,我们没法向党和人民交代。”在延安的党员干部心中,脱贫是一份沉甸甸政治任务和工作任务,必须赢、不能输。

  今天的化子坪镇,大棚种植点、苹果示范园、养殖场覆盖每一个村子,群众收入节节高。

  聚焦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砥砺干部作风,狠抓扶贫实效。延安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因村选派1807名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198个市级单位、2.69万名市县乡干部联户扶贫,组建1499个驻村工作队。干部苦帮,群众苦干,成了延安脱贫攻坚战场最感人的画面。

  这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个发展契机。脱贫攻坚和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公共服务、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成为延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如今,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交出的,是一张心意满满的答卷,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单:

  ——脱贫目标任务全面完成。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69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7.62万户20.52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全市现行扶贫标准下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

  ——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市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底3255元增加至11747.48元,6年增长了2.6倍,年均增幅23.85%。符合条件的13.16万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

  ——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全市1784个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通安全饮水、通客车、电力入户和4G网络全覆盖。693个贫困村通动力电、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人居环境全部达到干净整洁要求。

  实事求是: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脱贫攻坚,换了人间。改!!

  “我种了3个大棚,一年下来,收入有七八万元,觉得比揽工强多了。”走进安塞区坪桥镇马家塬村,正在大棚里忙碌的脱贫户钟巧玲停下手中的活儿高兴地说。

  马家塬村地处白于山区腹地,山大沟深,地广人稀,无主导产业,村民多以放牧、传统农耕为生,年轻劳力大量外流,土地撂荒严重,是典型的贫困村,时至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4000元。

  自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马家塬村修大棚、搞养殖、建果园,一项项特色产业拔地而起。几年下来,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00元,村集体经济了实现由零到纯收入11万元的转变。

  “我这辈子都没有想过自己可以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而且住在县城,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打工,都方便得很。”说起过去住的地方,黄龙县脱贫户刘元有连连摇头,唏嘘不已:“原来住的就是那黑窑洞,一下雨在屋里就不敢呆。要吃水还要往山上担水哩。”

  “住在这里美着哩,又干净又安全,水电气很方便……”说起搬到县城以来的变化,68岁的刘元有内心充满喜悦。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施策。

  延安坚持实事求是,把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相结合,精准实施“八个一批”脱贫工程,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危房改造、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兜底保障等一系列惠民、利民工程,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让老百姓心里有了底、脱贫有信心。

  洛川县槐柏镇两坑村农民陶七斤,过去种小麦和烤烟,只能“勉强吃饱肚子”。后来,家里种了24亩苹果,去年苹果卖了54万元。

  陶七斤家敞亮的窑洞里,彩电、冰箱等现代生活电器一应俱全。院子里停着2辆轿车,他和儿子一人一辆。

  “苹果就是我们长在地里的‘铁庄稼’。”陶七斤说。

  在脱贫的路上,延安走的每一步都来之不易。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种植,从规模化扩张到提质增效,从坐等客商上门到主动出击,从混级混价销售转变为分级分价销售。400万亩苹果已成为延安农业的第一主导产业,产量达370万吨,产值近200亿元,全市近百万人从事苹果产业相关工作,农民经营性收入的一半都来自苹果,苹果树成为延安农民的摇钱树、幸福树。

  脱了贫,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美。

  “好政策给了我好机遇,好时代给了我好生活,只要勤劳肯干,就一定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宜川县丹州街道办王湾村村民何青山回忆,过去主要靠种植玉米为生,老人看病、孩子上学以及柴米油盐都需要花钱,那些年,真是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2017年,借着扶贫政策的东风,何青山发展起了大棚产业,一年四季瓜菜不断,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成了王湾村脱贫致富的典型。

  时光流转,昔日贫瘠的黄土地上升腾起新的希望,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延安脱贫攻坚也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使命担当:让革命圣地迈向全面小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赵玉芝生活在子午岭脚下的黄陵县双龙镇杜洛尾村,2008年以前,一家人靠着做豆腐维持生计,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让赵玉芝失去了左腿,也使她的豆腐坊无法继续经营,再加上她看病的高额费用,各种困难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一时间,这个让人曾经羡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成了贫困户。

  近年来,通过政府扶持,帮扶干部帮助,赵玉芝带领全家人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从贫困户成为现在年收入10万元,拥有豆腐作坊、猪鸭养殖等产业的小康之家。

  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延安提前谋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稳定增收、“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巩固提升等10项长效机制。开发了“延安市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加强行业部门间数据分析比对,前移防返贫风险预警预判关口。

  在延长县罗子山镇寨石村,一对木制驮水桶,早已成了刘海波家的“古董”,放置在闲窑里,落满了灰尘。拍去驮水桶上的灰尘,刘海波笑着说,这对水桶,与他相伴了几十年。

  像刘海波一样,驮水桶上,刻满了黄河岸边许多人“吃水难”的记忆。

  老百姓的向往,就是使命和担当,就是努力的方向。不仅要吃上水,还要吃好水。

  脱贫攻坚以来,延长县在全力提升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水平的基础上,又增加一道考题——农村饮水安全有保障。几年来,按照“宜池则池,宜井则井,宜窖则窖”的办法,全力推进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先后建成农村供水工程646处,其中:集中供水408处(涉及504个自然村),分散供水238处(水窖92处1275眼、水井146处4986眼),实现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全覆盖。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对广大干部群众而言,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需要再接再厉、接续奋斗,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南沟村是安塞区高桥镇的一个偏僻小村庄,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南沟村通过“支部引领、村企共建、群众参与、合作共赢”的模式,探索推进“三变”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村民收入节节攀升。

  黄连河村地处川道,曾一度是洛川县贫困村的代名词。近年来,借着脱贫攻坚的好政策,黄连河村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产业,培育“林-菌-禽-渔—游”综合性立体循环经济,让昔日的贫困带“活”了起来,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美丽宜居新农村的华丽转身。

  延川县关庄镇甄家湾村曾是典型的贫困村,在各项扶贫政策和帮扶团队的推动下,如今,甄家湾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前的不足3100元提高到了近2万元,村集体收入由2017年前的“零”收入增长到百万元以上。家家户户用上了卫生厕所,4G网络、WIFI信号全村覆盖,雨污分流、电缆地埋、污水处理站、智能停车场等一批惠民工程先后建成,80%的家庭开上了小汽车……

  牢记嘱托,不忘使命。摆脱贫困,已经成为写在陕北大地上的当代史。带着新的使命,延安人民铺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继续奋斗。(记者 刘小艳)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