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文明村镇 正文
延长县黑家堡镇贺家沟村:田畴育生机 原野变仓廪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21-01-22 来源: 延安文明网

图为:航拍贺家沟村。通讯员 贾寰 摄

  1月15日,陕北寒风凛冽。延长县黑家堡镇贺家沟村的黄土塬上,正是一片繁忙景象。

  集中连片的果园里,村民王志同和几名修剪工绕着苹果树,左手扶枝,右手持剪,麻利地剪下多余的枝条,一个个忙得气喘吁吁。

  一颗颗红苹果正是贺家沟村脱贫致富的“金果子”。在这个沟壑纵横的小村庄,很多村民和王志同一样,靠种苹果挺起腰杆子。

  产业兴 致富更有信心

  “眼下正是果园冬季管护的关键期,一个人忙不过来,我还专门雇了专业果树修剪团队。”王志同一边说一边绕着树剪枝,手上的速度丝毫没有放慢,“种苹果不在多,而在精。只要地里的功夫下到了,咱肯定吃不了亏。别看我这片果园只有4亩,去年一亩就卖了2万多元呢。”

  在贺家沟村,大多数村民靠苹果撑起整个家庭。然而,5年前,贺家沟村还是延长县的重点贫困村。

  贺家沟村有309户94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4户100人。以前,村民住在山沟沟的窑洞里,苹果种在山头的塬上,2015年人均年收入只有8530元。

  “我们村种了几十年苹果,前些年种在山地,缺少管护,村民们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苹果不是受旱就是被冰雹打坏。”64岁的老党员贺思祥说,“为了便于集中管护,全村把苹果从山地移种到塬上,更有利于产业长远发展。”

  “把苹果卖出名堂,必须精细化管理。”驻村第一书记张祥介绍,近几年,在村党支部和驻村干部的引导下,贺家沟村开始按照“做强苹果前生产、做优后整理”的思路,开展苹果产业的提质增效工程。

  为了提高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引导果农转变旧观念,张祥组织了村民前往富平、大荔、白水等地参观学习。看到当地智慧农业带来的丰厚收益,村民们下决心要提高果树管理水平。

  勤劳质朴的村民李红梅把精力都放在了自家15亩果园里,上有机肥、安防雹网、铺地膜、建水窖、按时修剪果树……付出终得回报,2020年秋天,她家苹果大丰收,卖了25万元,她也因此成为全村的产业明星。

  “务苹果真是个技术活,村里请过不少专家到果园里手把手地教。果树防冻、果园抗旱……每门技术都不简单,和我们以前务苹果大不一样。”李红梅手上布满了老茧,但脸上却带着热情的笑容。

  “‘请进来,走出去’是最能让乡亲们转变传统观念的方法,大家眼界开阔了,慢慢接受了科学务果、走绿色产业的发展道路,对于新生活也更有动力,这才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一环。”张祥说。

  集体富 增收更有底气

  “塬上苹果真正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村民们顺利脱贫,但我们还想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因此,我们村党支部就想着做强集体经济,创办惠及每位村民的合作社,让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步子迈得更稳。”贺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赵江海说。

  贺家沟村有养羊传统,很多村民都会养羊。省森林资源管理局驻村工作队结合工作实际,与村党支部及村民多次商讨,最终把奶山羊养殖拟定为合作社发展项目。

  在外打拼的青年贺思宏听说这一项目后,觉得发展空间很大,萌生了回乡发展奶山羊产业的想法。他和驻村干部到外地考察了几番,最终确定在贺家沟塬上建一座养殖场。

  “奶山羊产业前景广阔,富平等地已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我想着这个产业在陕北也能搞成。”贺思宏说。

  说干就干,2018年7月,贺思宏投资600万元,在贺家沟村的塬上建起奶山羊养殖场,引进了300多只奶山羊。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贺思宏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贺思宏种养专业合作社。

  为了让合作社的效益辐射到更多贫困户,黑家堡镇和帮扶单位筹集了70余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注入合作社,引导202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养殖奶山羊,按照“产业托管、入股分红”的方式,把村民嵌入奶山羊养殖这条产业链上,2019年和2020年,每户社员获得分红1200元。

  “为了解决部分贫困户入社问题,合作社又推出‘借羊还羊’模式,向贫困户借羊羔,由农户饲养至成年羊后交还合作社,进一步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赵江海说。

  “养奶山羊不费人力,我从合作社借了8只羊,开始学着养,慢慢就有了经验,技术有人教,羊奶销路不用愁,今年又能增加几千元收入。”贺家沟村村民贺军民乐呵呵地说。

  目前,养殖场已存栏奶山羊923只。贺思宏对未来的发展也有进一步思考,他想在贺家沟村建成奶山羊奶粉加工厂,再利用养殖场的羊粪建一座有机肥加工厂,延长产业链,形成“以畜促果、果畜结合”的生态循环智慧新农业发展模式。

  2020年,贺家沟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3078元,贫困户收入5年间增长了8520元,曾经的重点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如今已是黑家堡镇的产业明星村。村民们的苦日子一去不返,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图为:村民王志同(中)和修剪工在果园打理果树。记者 段承甫 摄

  村庄美 生活越来越舒心

  窑洞,是旧村庄最具历史感的印记。现在到贺家沟村,还能在山脚看到村民住过的旧窑洞,有些土墙已经坍塌,有些还留着原先的样貌。

  “住窑洞最怕下雨天,出门满脚都是泥。每次到地里务农活要走近一个小时,扛着农具又是绕弯,又是爬坡,很不方便。”村民贺思斌说。

  2013年,一场大雨连着下了三四十天,黄土沟里的土窑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多处路段滑塌,村民损失惨重。

  “雨水从窑顶、烟囱里渗漏下来,墙上、地上全是水,晚上根本没法睡。县里紧急搭建了简易的避灾棚,帮我们熬过了难关。那阵子可真是把人给折腾够了。”贺思斌说。

  为了让村民有个安心舒适的住所,2015年,延长县决定对贺家沟村实行避灾搬迁。经过再三选址,2016年,贺家沟村在塬上建起美丽宜居的新村庄,117户搬进了新家。村上对6.9公里通村道路进行了硬化,并实施集中供水工程和农网改造工程,让村民安心吃水、放心用电。

  如今,一上塬就能看见成片的果园,果园旁坐落着成排的院落,青瓦白墙,太阳能路灯排列整齐,村民三三两两在院外拉着家常,孩童追逐着玩耍。

  “现在的生活以前想都没想过,住在塬上光线好、空气好、环境好,再也不用担心窑顶漏水、出门踩泥,最重要的是离果园才几分钟的路,干活方便多了。”对比以前在山下窑洞的日子,贺思斌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如今的贺家沟,家家户户有了致富的产业。大家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干活的劲头更足了。乡亲们盼望着家家户户买小汽车呢!”张祥说。(学习强国)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