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旧址探访 正文
人杰地灵袁家沟 《沁园春雪》千古传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17-08-04 来源: 延安日报

毛主席当年在袁家沟村住的窑洞创作《沁园春·雪》情景复原

当年中共中央在袁家沟村的东征指挥作战室旧址

当时中共中央在袁家沟村的电台室旧址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我们都知道这是毛主席千古绝唱《沁园春·雪》中的壮美词句,但你也许并不知道这首闻名世界的词作就是在一个名为袁家沟的山村所作。红军东征期间,1936年2月5日至21日,毛主席及红军总部机关在此驻扎16天,召开东征将领会议,发表《东征宣言》,并由此东渡黄河踏上艰险的东征之路。

  袁家沟村位于榆林市清涧县城东55公里的高杰村镇北边,山大沟深,东面10余公里是黄河,西面5公里处是无定河。村子地处黄河西岸,与山西省隔河相望。登高远望,全村群山环抱、沟壑纵横,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梁横卧村中,将村子分成南北走向的两条山沟,传说这是一条龙山,在两沟口相对应的位置,各流出一股清泉,有人说这是龙的两个眼睛。相传,过去村民们都在饮用这两股昼夜涌流的泉水,并纷纷在河边筑起菜园,利用河水便利灌溉,称为“园则沟”,后村名取谐音演变为“袁家沟”。

  1936年2月5日(农历正月十三),毛主席翻山越岭,从川口过无定河经后坪里行程30多公里,于下午到达袁家沟村,随后东征红军总部100多人抵达。毛主席在这里指挥红军抗日先锋军,强渡黄河,取道山西,开赴河北及察哈尔抗日前线,借此推动全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影响,实现我党对日直接作战主张。周恩来、林彪、刘志丹、程子华、徐海东和宋任穷等在这里参加东征将领会议,后发表《东征宣言》,号召“一切爱国志士,革命仁人,不分新旧,不分派别,凡属同情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者,本军均愿与之联合,进行民族革命之伟大事业”。这份宣言还号召,“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以一当十,是我精神,以十当一,是我实力。中华民族之不亡,日本帝国主义之必倒。”

  豪情万丈 毛主席挥笔写下《沁园春·雪》

  毛主席到达袁家沟村的当晚,下起了大雪。第二天,他带领随行人员,踏着积雪,亲自到距离袁家沟15公里、毗邻黄河的高家洼察看地形,了解渡口情况,准备挥师东征。他站在白雪覆盖的黄土高原,看见万里河山被冰雪所封,极目远眺,一片苍茫,心中顿时无限感慨,思绪飘扬,革命豪情油然而生。当晚回到袁家沟的窑洞里,写下这首雄视千古、气壮山河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月20日晚,红军抗日先锋军在高家洼塬下面的辛关渡口强渡黄河成功。随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也先后乘木船在辛关渡过黄河,踏上艰险的东征之路。袁家沟村的20多名进步青壮年也跟随毛主席加入到东征的行列中,他们中的大多数后来成了革命的主力军,其中就有成为党的高级干部的白栋材、白如冰、白治民。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个陕西地图上都难觅踪影的小山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走出来4位省委书记、70多位县处级干部,因而被当地人称为“省委书记村”。

  毛主席当年住的院子有五孔窑洞,还有围墙大门。房东名叫白发云,如今,他的儿子白炳池也74岁了,仍然住在这里,穿着一套灰蓝色八路军制服,戴着八角帽向我们讲解:当时后勤保障人员走在前面先来,后面跟着一匹白马、两匹红马,毛主席骑白马,张闻天骑红马。院子里毛主席住在中间窑洞,两边窑洞住警卫,后勤灶房和马棚等都扎在院子周围,沟里住一个营,有300多人,窑洞有限住不下,有的战士晚上不脱衣服,住在草窑里。他们生活艰苦,不穿袜子穿草鞋,晚上点着老油灯,几乎每顿饭都是小米洋芋大杂烩,村民们都知道来的是中央红军不知道还有毛主席。采访间,白炳池用顺口溜道出八大句:“风水宝地传奇村,能招凤凰引进龙,人民领袖毛泽东,三六年征东到我村,昼夜住了半月零,挥笔写下沁园春,东征宣言同时写,停止内战抗日本。”

  我们看到,在毛主席当年住过的窑洞里,他写《沁园春·雪》时用过的小书桌还保存着,窑壁上挂有他东征时期的照片,地上放着他用过的桌子、柜子。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