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转战故事 正文
村里来了个“李大人”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17-07-18 来源: 延安文明网

  

   采访团在高家硷村毛主席住过的窑洞前采访 记者 祁小军 摄

高家硷村的卫生室 记者 祁小军 摄

  高家硷村,与徐家沟村同属清涧县下二十里铺镇。当年胡宗南率国民党部队围剿,让撤离延安的毛主席居无定所,离开徐家沟村后来到这里暂时落脚,住了5天。

  记者来到高家硷村,远远就看见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这里是高家硷村新修的村委会。记者进去打听毛主席住过的地方,村支书高国强热情地介绍说,毛主席住过的院子就在村委会的斜对面,坐北朝南。

  我们看到,院子坐落在一个斜坡上,硷畔全部用石头垒起来,层层叠叠的石块,错落有致,院内共有四孔窑洞,其中靠近路边的两个窑洞翻修一新,另外两个一大一小。高国强告诉记者,在新村委会没有修好之前,村上将前面两个窑洞稍加维修曾作村委会办公用,当年毛主席就住在村委会旁边的大窑洞里,警卫住靠边的小窑洞,如今两个窑洞里面都堆放着柴草,院子里面也杂草丛生。

  高国强介绍,听老人们说,毛主席住在这里时,对面院子和后沟里的窑洞都驻扎着部队,那会儿村民们喂毛驴的很多,为了让主席安静工作和休息,大家都注意管好自家的毛驴不让发出叫声,毛主席就在这样的守护下在这里住了5天。那时村民们都不知道是毛主席,直到他走了以后大家才谈论说是毛主席。隔沟望去,对面的院落全部无人居住,门窗破败不堪,有的窑洞甚至没有门窗。

  高国强说,当时毛主席所住院子的房东叫高树山,农业社打坝修梯田时身体累垮了,他还有个弟弟叫高树张,两兄弟的妻子现在还健在,但都不住在村里。

  记者试着寻找村上健在的老人打听当年的情况,经高国强介绍,我们来到83岁的高银亮老人家里,老人年事已高,驼着背,听力有点差,但身体还很硬朗,他对当年的的事仍记忆犹新。他说:“毛主席在高家硷住了5天,那时在高家硷的后沟王家硷村也有部队驻扎,毛主席走后,正式部队才前来。村里人说是有个‘李大人’来村里避难,后来我们才知道人们说的‘李大人’是毛主席。”老人说,当时飞机一直在空中不停地盘旋侦查,大人们不让娃娃在院子里胡跑乱走,那年他13岁,跟着其他小孩一起去过毛主席住的院子,但不让到窑洞里去。70年过去了,老人讲到这段往事的时候仍然很激动,充满了对毛主席的怀念之情。

  高银亮老人说,毛主席住的窑洞对面是部队灶房,院子旁边住着随行医生。记得那会儿医生们经常给小孩教唱歌,有次他和姐姐送完牛,跟着医生学了几句。“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嗨哟!打日本也顾不上……”老人给记者哼起了当时他们学唱的陕北民歌《骑白马》。老人说,毛主席有时会带着警卫员在院子外散步,村民们也能见到。走的时候给房东家娃娃留了两身红色衣服,还给了一个玩具小车车,村民们在硷畔上看见毛主席由随行人员扶上马背走了,然后就到了石咀驿镇枣林则沟村。后来听说县上送给房东一个铜壳广播表示感谢。

  高银亮曾在高家硷村干了33年村主任,现在一年领1200元补贴,前几年老伴儿去世后一个人住着。记者走进窑洞,墙上挂着很多相框,在一张天安门广场前的合影中,高银亮说那是他在“农业学大寨”时去北京参观学习时照的。家里至今还保存有毛主席来时用过的木桌子,墙上挂着他当年算账用过的小算盘。

  老人说:“我晚上都可以穿针引线,衣服破了自己缝补,一个人骑自行车用五六个小时就可以赶到清涧城里了。”记者在院子里看到,一辆老旧自行车立在墙根,好多废旧自行车胎整齐地挂在墙壁上。他给我们指着院子里放着的一辆自行车说:“我已经骑过三个自行车了,以前的自行车笨重,现在自行车越来越轻巧了,好骑多了。现在社会越来越好了,舒心着呢!”

  晌午,我们离开村子时,碰到村民们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高国强说,村里现在有四个村民小组、150多户、1500多人,绝大部分人姓高,年轻人都去外面打工了,留在村里的村民主要以种地为生。

  在路边,我们看到刻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陕西省清涧县高家硷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公告牌”的两块石牌,村口也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我们希望高家硷村通过精准扶贫,在电子商务的助力下,早日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延安日报记者 崔东)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