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2019黄陵祭祖 正文
黄陵公祭轩辕黄帝千年大回顾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19-04-04 来源: 延安文明网

  溯到源 找到根 寻到魂  

  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古墓葬第一号”;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黄帝陵祭典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陵县被命名为中国黄帝祭祀文化之乡;2011年被评为十大最具魅力旅游景区景点;2012年被授予“中国最恢弘的十大帝王陵墓”之首,网民最关注的中国十大文化旅游景区,老百姓心目中陕西十大最具魅力旅游景区;2015年被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

  “黄帝崩,葬桥山。”一句千古传诵的史料记载,使黄帝精神已成为感召天下、凝聚四海的一面旗帜;黄帝陵已成为跨越历史时空、维系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的纽带。

  2015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明确指出:“陕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传承保护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延安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轩辕黄帝陵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做到以文化人,以史资政。”

  岁岁清明祭始祖,今年祭祖情更浓。在丙申年公祭轩辕黄帝即将到来之际,本期推出黄陵公祭轩辕黄帝千年大回顾特刊,以此缅怀始祖功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民族文化魅力,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千年古柏群掩映中的祭祀广场  

  祭祀轩辕黄帝 缅怀始祖功德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一个文明开启时代的象征,是一个共同文化及民族凝聚力的标志。

  中国人崇尚的是祖先文化。千百年来,不论皇亲贵胄,平民百姓,不分地域党派,土著侨胞,无一例外地追寻一个根系,环绕一个神州,视黄帝为共同先祖而顶礼膜拜。特别是中华民族每遇大事或遇重要时节,都要在陕西黄陵桥山黄帝陵前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或纪念活动,以告慰始祖、激励后人。从黄帝逝世时起,华夏民族就开始了祭祀黄帝活动,并逐渐成为国家制度,迄今已有5000年历史。

  据《竹书纪年》记载:黄帝去世后,他的大臣左彻就开始祭奠黄帝。《国语·鲁语》记载了有虞氏、夏后氏祭祀黄帝。《史记》记载:秦灵公三年祭黄帝。同时记载:汉武帝刘彻亲率18万大军征朔方还,祭黄帝于桥山,修祈仙台,遗挂甲柏。汉武帝祭黄帝为后世广为传颂,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帝王亲临黄帝陵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最隆重的一次祭祀活动。西汉末年,王莽将轩辕黄帝之祭奉为国祭。《后汉书·礼仪志》中还专列有朝廷“黄郊”的仪式,规定在每年立秋之前十八天郊祭黄帝。《册府元龟》载:唐代宗大历五年,鄜坊节度使藏希让上言,坊州有轩辕黄帝陵,请置庙,四时享祭,列于祀典。魏晋南北朝时期对黄帝的祭祀,除沿袭了前代在南郊祭天的同时,设明堂祭祀。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三皇庙”,独祭轩辕黄帝陵,并规定祭文要由皇帝亲自撰写,要求每次祭陵的祭文、祭祀日期、祭品名称、数量和主祭、陪祭官员姓名都要刻石立碑。清朝260余年间,共祭轩辕黄帝陵26次。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即派员赴黄帝陵致祭,并留下了“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祭陵词。民国时期爱国志士于右任冒雨谒拜黄帝陵,专门为黄帝陵编写了一本《黄帝功德纪》流传于世。目前,轩辕庙内现存祭祀保护碑刻124通,其中祭文碑刻46通,均是御制祝文,所谓御制祝文就是皇帝亲自颁发的祭文,代表的是国家级祭祀。1980年以来,黄帝祭祀形成了清明公祭、重阳民祭的黄帝祭祀制度。每年清明公祭典礼,都由党和国家领导人、海内外炎黄子孙代表上万人参加。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公祭黄帝陵有关问题复电》要求陕西省委、省政府将清明公祭黄帝活动组织好,使公祭黄帝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镕基、李瑞环、刘华清、李岚清、温家宝、姚依林、田纪云、吴官正、李长春、贾庆林等先后来黄帝陵谒祭黄帝。江泽民为黄帝陵题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李鹏为黄帝陵题词“弘扬黄帝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李瑞环为黄帝陵题词“纪念人文初祖,凝聚民族情缘”。

  黄帝陵祭祀轩辕黄帝已有2000多年历史,祭祀活动已形成一种民族认同的文化,通过规范的“形祭”来加重“心祭”,淡化血统,强化一统。著名黄帝文化研究学者方光华先生说:“黄帝是中华道统和治统的重要开创者,黄帝祭祀反应出道统和治统的绵延不断和源远流长,今天的黄帝陵祭祀是当代中华民族最高的祭奠。”陕西省政府祭陵办主任苏宇说:“黄帝祭祀传承着中华民族同根同祖的理念,发挥着促进民族认同和增强团结的重要作用。”

黄帝手植柏  

  振奋民族精神 促进祖国统一 

  今天,黄帝已是一个文明开启时代的象征,一个共同文化及民族凝聚力的标志。黄帝陵,具有无限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一直是海内外华人心驰神往的“东方麦加”和炎黄子孙景仰的民族圣地。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无论身居异国他乡,还是走到天涯海角,有时会忘记三代祖宗的名讳,却怎么也忘不了自己是黄帝子孙、龙的传人。面对始祖圣陵,可以使所有的中华儿女搁置歧见,达到最广泛的团结。正因为如此,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国共两党才能摒弃前嫌,同祭先祖,共御外侮,一致抗日。同时派代表首次共祭黄帝陵,毛泽东亲笔起草了著名的《祭黄帝陵文》。此祭文,实为抗日救亡的“出师表”,对唤起全国民众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42年,蒋介石为黄帝陵亲题“黄帝陵”三个大字。轩辕庙院内的香港回归纪念碑落成于1998年清明节。澳门回归纪念碑落成于2000年清明节。分别由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何厚铧亲笔题写。也正因为“人文初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增进了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力量。

  近年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国国民党原副主席、海基会原董事长、三三会会长江丙坤,中国国民党中常委、中华两岸劳动关系发展协会理事长姚江临,世界华人协会会长程万琦,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陈美仪及终审法院院长岑浩辉,澳大利亚纸业大王魏基成,台湾书画界同仁访问团,台湾和平小天使访问团,海峡两岸商务协会参访团,“原‘台湾光复致敬团’后人谒黄帝陵团”,“第九届世界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代表团,台湾首府大学、台湾中国青年大陆研究文教基金会、香港青少年游学团等国内外知名团体和人士先后回黄帝陵寻根问祖,拜谒祭奠了黄帝,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推进海峡两岸的政治经济合作,促进祖国统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博得了世界华人的广泛赞誉。

  黄帝既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旗帜,又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儿女相互认同的文化标志。我们纪念黄帝、祭祀黄帝、宣传黄帝就是表达全体中华儿女尊祖爱国的民族情感,更是表达整个中华民族追根寻祖的文化认同,最终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的。

  整修祖陵圣地 传承中华文明 

  纵观中国历史,自秦汉以后,不论是蒙古人执政的元朝还是满族人执政的清朝,历朝历代都有对黄帝陵进行整修与维护,轩辕庙内目前保存的祭祀保护碑刻最早的是北宋嘉佑六年的《栽种松柏圣旨碑》,这是最好的历史见证。1955年3月,爱国华侨陈嘉庚上书中央建议整修黄帝陵庙,毛泽东亲自批请周恩来对黄帝陵进行保护维修,并委托郭沫若为黄帝陵祭亭手书“黄帝陵”三个大字。1992年,建国以来黄帝陵最大规模的一次整修保护工作开始,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曾亲临黄陵视察和指导整修保护工作。特别是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同志就如何做好黄帝陵的保护建设工作作了专门批示。李瑞环同志到黄帝陵视察后提出“一定要把黄帝陵整修好、保护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李岚清同志视察黄帝陵整修工程,就进一步做好黄帝陵整修工作在黄帝陵专门召开了总理办公会。李长春同志批示:“把祭黄帝陵和弘扬中华文化相结合,和对台工作相结合,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每年都要好好策划一下,争取达到最佳效果”。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帮助下,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整修工程一、二期全面竣工。

  为更好地保护黄帝文化遗产,真正把黄帝陵建设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和精神家园。2008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在黄帝陵周边规划建设黄帝文化园区。2014年2月24日,陕西省政府省长娄勤俭主持召开省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黄帝文化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黄帝文化中心建筑设计方案》,这标志着黄帝文化园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黄帝文化园区规划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空间结构为“一轴、一河、一环、八区”。一轴是黄帝文化旅游展示核心轴线——轩辕大道,一河是穿过园区的沮河及其两岸开放空间,一环是“陵、城、山一体”的遗产景观环境,八区包括黄帝陵祭祀片区、文化园旅游服务片区、古城历史文化旅游服务片区、东湾景区、城市生活商业综合片区、西部门户片区和两个外围山体生态保护区,项目预计总投资35亿元。黄帝文化中心是黄帝陵祭祀片区启动实施的首个单体项目,属公益性质。2015年6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完成基坑开挖、边坡支护及降水、内部装修、室外总体工程、水处理机房、暖通及地源热泵工程、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等工作,计划2016年完成主体建设任务,2017年完成内部装修、布展及配套工程,2018年全面建成,正式投用。西部门户片区黄帝陵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项目于2016年1月26日通过专家评审,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计划2016年3月份开工建设,年内完成投资3亿元,2017年5月建成投用。

  回顾中华历史,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展望祖国未来,前程似锦,方兴未艾。整修和保护好黄帝陵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13万守陵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任重而道远。

  古老中国一条龙 龙的故乡在黄陵 

  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黄陵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位于陕西省中部、革命圣地延安市南端,总面积约2292平方公里,人口13万。黄陵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有陕西五大林区的桥山林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5%,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全国绿色苹果示范基地,苹果栽植面积23万亩;矿产资源丰富,探明煤炭地质储量27亿吨,石油、天然气开发前景广阔;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陕西“两线两带”交汇地带,包茂高速、西延高速二通道、210国道穿境而过,西延动车黄陵站建成通车,城际高铁建设在即,城乡基础设施完备;人文景观独特,县境内有仰韶、龙山等古文化遗址700余处,以及剪纸、老秧歌、面花等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古柏千丛迎赤子,心香一柱祭轩辕。作为始祖陵寝象征的桥山,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陵以柏扬名,柏为陵壮威。桥山古柏总面积89.2公顷,共有柏树83000余株,树种有侧柏、雀柏、亚柏、麻花柏等,除天然生长外,多是唐至北宋以来人工栽植,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柏达三万余株。古柏郁郁葱葱,密密层层,虬枝盘根,黛色参天,气势非凡,十分壮观,其姿势优美奇特,形态自如异常,有“黄陵古柏甲天下”之美誉。其“高者参天,低者拂云。干亭亭以直上,枝丝丝而旋纹。叶丛蔚而攒秀,气芯芯兮吐芬”,是黄土高原上一座四季常青的绿岛奇观和我国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在众多古柏中,黄帝手植柏以“世界柏树之父”而驰名。黄帝手植柏,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树高21米,下围11米,中围6.5米,上围2.5米,为黄陵群柏之冠,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棵柏树,距今约5000余年。1982年,英国林业专家罗皮尔考察了27个国家的林木之后,对黄帝手植柏赞叹不已,称之为“世界柏树之父”。1998年由“长城集团公司”“中国绿色时报”等组织的中华100棵名树公选养护活动中,黄帝手植柏被排为名树之冠,有“中华第一树”之誉。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因七人合抱不严,当地有谚语云:“七楼八扎半,二十四个疙瘩不上算”。守卫在人文初祖大殿前的“挂甲柏”,传说在汉武帝东征西讨时,曾在此树悬挂铠甲,故名挂甲柏。每逢重阳,树干上流出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的柏脂。“龙角柏”被称为“中华奇柏”。还有“龙头柏”“龙爪柏”“北斗七星柏”“九州一统柏”“柏抱槐”“一榆(驴)驮二柏”“三香柏”“梦笔生花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雄奇瑰丽的古柏奇观。

  位于黄陵以西40公里的轩辕养生谷景区相传是岐伯与黄帝谈论养生的地方,古代中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主题思想就形成于此。轩辕养生谷景区总面积4358.5公顷,南北垂直跨度14.8公里,东西跨度9.8公里,最高海拔1547米,年平均温度9.4℃。谷内森林茂密、地貌奇特、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清雅迷人,有动植物750余种,森林覆盖率98%。内经岩、十里松廊、云海漫步、湿地草甸、西陵峡、神农谷、回军岭、七星岛、降龙峡等景点,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谷中。

  古往今来,桥山夜月、沮水秋风、南谷黄花、北岩净石、龙湾晓雾、凤岭炊烟、汉武仙台和黄陵古柏被称为“黄陵八景”。距黄帝陵10公里的侯庄湫和贾塬湫水域面积均达100亩以上,平均水深5米,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明珠”,呈现出“高原出平湖”的奇特景观。

  黄陵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炎黄子孙顶礼膜拜、追本溯源的目的地,是黄帝文化最完美的诠释,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民族记忆最生动的教科书,是民族亲情最醒目的凝聚点,是民族团结最悠久的象征,是民族振兴最深情的呼唤,是人类从洪荒时代进入文化时代的标志,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铸魂、筑梦、聚心的民族圣地。

  沐浴先祖恩泽,共襄建设大举,淳朴善良、勤劳好客的13万龙乡儿女将不辜负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期望,守好祖陵,建好龙乡,努力把黄陵建设得更加富裕文明,以改革和建设的新成就告慰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陵县轩辕黄帝文化研究会供稿)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