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端午习俗 正文
汉代吃粽子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19-06-06 来源: 延安文明网

  端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不过那时端午的风俗还主要是避恶毒。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当时各国风俗不同,但是五月五日已逐渐成为了一个特殊的节日。秦国统一天下后,各种关于五月五日的风俗活动开始大量融合。到了汉代,逐渐兴起了系彩绳、吃粽子等活动。《风俗通》中记载汉代在五月五日,用青、赤、黄、白、黑等五彩丝线合成细索,系于臂上,称为“长命缕”,或“五色缕”。据说用它可以驱瘟病,除邪、止恶气。

  而吃粽子则是汉代端午的重要习俗。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但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