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端午习俗 正文
明清规模盛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19-06-06 来源: 延安文明网

  明清时期,端午风俗活动形式变化虽不大,但是规模却越来越盛。尤其南方龙舟竞渡,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举。这种大规模龙舟竞渡夺标,经常引起争斗事件,所以常常由官府主持比赛,禁止两岸抛掷砖瓦及赛船之间举桨相斗。

  明代把端午又称“女儿节”。明代新出现的风俗是用雄黄涂耳鼻,认为这样可以避虫毒。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解释“雄黄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驱痰功效。”正因古代人十分重视端午用雄黄防毒虫,所以,《白蛇传》的故事及戏剧中,才有白娘子端午饮雄黄酒现原形的情节。

  清代南方尤其吴地端午风俗讲究要稍多一点。从汉代就流传下来的五色缕,在清代时被称为“长寿线”。结五色丝为索,系在小孩之臂上,一般男左女右。对小孩来说,还有一种风俗,就是编铜钱为虎头形,挂在小儿胸前,以示其勇猛,称为“老虎头”;有的给小儿肚兜上绣虎形,称为“老虎肚兜”,这些风俗一直流传到近现代。

  明朝还流行打马球,击鞠亦即打马球,也是北方端午节的主要经济娱乐活动之一。相传,唐玄宗李隆基便是这项运动的爱好者。

  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