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魅力延安2017 正文
延安:革命灯塔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21-07-09 来源: 延安日报

山清水秀延安城 (记者 刘阳摄)

  党中央在这里战斗13载,挽狂澜于既倒,宝塔山铭记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光辉历程。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屏障。啊,延安!”这首由郑律成谱曲的《延安颂》,曾回荡在红色圣地延安的上空,也激荡在许多爱国人士的心头。

  在战火纷飞岁月,无数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巍巍宝塔山是他们的精神坐标;在救亡图存的年代,党中央在这里战斗13载,挽狂澜于既倒,宝塔山铭记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光辉历程。

  今朝,当清晨的阳光,洒照在宝塔山上。山川葱茏、百年维新,红色圣地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剁荞面

  在延安市吴起县铁边城镇张湾子村,年逾古稀的老人张瑞生可是个名人。1935年10月,毛主席带领红军到达陕北后,曾在他们家的窑洞里住过一晚,还吃过他父母做的一碗剁荞面。

  86年前的那个夜晚,张瑞生没赶上。但从他记事起,父母就跟他讲过无数次那天夜里的事。“当年毛主席带领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西川一带过来,晚上从铁边城镇上来到了张湾子村。”张瑞生说,“那时候陕北很穷,只能拿出荞面来招待客人。”

  那时张瑞生的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发生在自家窑洞的这件“小事”会写进中国革命史。当年的延安还只是陕北黄土高原腹地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市,这里的人们也没有想到,脚下繁衍生息的黄土地将会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

  1935年至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1937年至1947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

  1935年10月落脚陕北时,中央红军仅剩7000余人,到1948年3月党中央离开时,人民军队兵力已达280万人,解放全中国胜利在望。

  如今的吴起铁边城,早已不见红军初到时的荒凉面貌。这里依托历史遗迹、红色旅游资源、陕北民俗文化资源等,大力发展生态和红色旅游。统计显示,2019年铁边城镇接待游客突破40万人次,综合收入近3亿元;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7960元增长到2019年的11762元。

  目前,全镇已发展家庭林场9.8万亩,累计投入资金2940万元,吸纳劳动力2.5万人,形成了“山地梯田栽果树、荒山荒坡种林草、林下种养作补充”的绿色循环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路子。

  南泥湾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陕甘宁边区出现了空前严重的物资短缺。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指出:“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当然,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更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我们的回答是四个字——自己动手。”

  毛泽东亲笔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迅速开展起来。尽管工作繁忙,毛泽东依然坚持带头开荒生产,在杨家岭窑洞对面的山沟里开垦了一块地,种上蔬菜,一有空就去浇水、拔草。

  杨家岭三面环山,山色苍翠,沿着延河伸展着一片平整的土地。“杨家岭的早晨,一片金色的阳光。”许多人小时候耳熟能详的课文,描写的就是毛泽东耕种菜地的情景。而这片菜地至今仍保留在杨家岭,菜地中的白菜和大葱长势良好,许多游客在此驻足流连。

  位于延安城东南方向约45公里处的南泥湾,是延安的南大门。当时由于连年战乱,土匪肆虐,人们纷纷逃离,使方圆百里的富庶之地变成了人烟稀少、树木繁茂的荒僻之所。

  1941年春,迎着依然寒冷的北风,在“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声中,王震率三五九旅战士们硬是在一片林海荆棘中开出了一条通向南泥湾的路,由绥德进驻南泥湾。

  一到南泥湾,三五九旅就迅速掀起开荒生产热潮。一位名叫郝树才的战士,以一天开荒四亩二分三的成绩,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气死牛”。

  据统计,到1943年,开荒达到10万多亩,产粮1.2万石,实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文钱”的奋斗目标,做到了粮食和经费全部自给。1944年底,南泥湾种植面积达26万多亩,收获粮食3.7万石,并于当年向陕甘宁边区政府缴纳公粮1万石。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谭虎娃说,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南泥湾军民克服困难,用勤劳的双手,把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由此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行走在南泥湾,眼前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脚下是拓宽平整的柏油路,耳边是南泥湾人红火日子里的欢笑声。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故事仍在续写。“这些年,我们开发红色旅游、农业观光,还建有359创业基地,南泥湾的发展正在步入快车道。”南泥湾管委会主任李鉴君说。

  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因其有唐代宝塔而得名。宝塔山见证了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间,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并最终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青年在日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打断骨头连着筋,扒掉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那时的延安是中国进步青年心中的圣地,宝塔山是引领革命的灯塔。

  “中国抗战开始了。我站在延安古城的城门口,望着身穿灰布、青布制服的红军男女战士们,一队一队步伐整齐面孔严肃的游行行列走过。他们给我的印象是我这支秃笔难以描绘的。”这是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记述中的延安军貌。

  “延安有与国统区、沦陷区形成鲜明对比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氛围,虽然物资匮乏、条件艰苦,但丝毫不妨碍它成为温暖、明朗和蓬勃向上的圣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李瑞芳说。据统计,1938年到1939年间,4万多名怀揣报国信念的青年知识分子,汇聚在延河之滨、宝塔山下。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正如贺敬之的《回延安》中所写,宝塔山是圣地延安的标志,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象征。如今的延安,依旧是全国人民心中的圣地,红色记忆以新的方式在这里延续、创新。许多人数次踏访延安,在这座城中回味初心,寻求“精神给养”。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伴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如今的宝塔山已渐渐处于延安市区中心。山下沿曙光广场前行,依次是星火、信念、会师、初心、前行等广场;山上建有宝塔山公园,烽火台、摘星楼等,林木茂盛,空气清新宜人。宝塔山东侧万众瞩目的清凉山畔,耸立起一座现代化新城。

  昼登宝塔山,绿树环绕、延河静波,太平美景尽收眼底;夜幕降临,宝塔山以音乐灯光秀的方式,描绘延安与陕北的文化特色,呈现波澜壮阔的长征历史画卷。

  红色基因

  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目前延安有革命旧址445处,仅延安市区内就有革命旧址168处,延安的42家A级旅游景区中,有19家为红色旅游景区,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城市。

  在延安,无论是一处处革命旧址,还是一口口农家窑洞,都有着讲不完的革命故事。如今延安的“红色气质”还以更新颖、更时尚的方式呈现,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输送着精神养分。

  宝塔山脚下,延安最繁华的街道上,一家红色门脸、金色门头的书店最为引人注目。革命时期礼堂风格、五角星式样的吊灯、红旗式样的书架书台……处处彰显着红色主题。这里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中国红色书店,由延安市新华书店打造,自2017年开业以来,销售额不断增长,2020年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500万元。

  书店中,张宇婷正捧着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仔细阅读。书中真实的红军生活,让这个15岁的年轻读者倍感震撼。像张宇婷一样,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在这里更深刻地认识延安,认识中国共产党。

  “今年选购红色读物的顾客大幅增长,比如说《中国共产党简史》,已销售了两万多册。”中国红色书店副经理侯伟说。

  近年来,延安还连续推出实景演出《延安保卫战》《黄河大合唱》、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和红秀《延安 延安》等游客体验类节目。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形式,把延安革命历史变成思想教育的鲜活教材,把延安红色景点变成思想教育的生动课堂。

  随着红色资源不断挖掘、创新,延安的游客量不断创出新高,游客接待人次从2014年的3145.5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7308.26万人次。“延安将坚持以红色教育为核心,强化红色基因传承效果,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致敬。”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马东坡说。

  时代新篇

  历史上,由于偏远闭塞、生态环境恶劣,延安曾极端贫困。据《延安地区志》记载,从明初到新中国成立的580余年间,延安共发生干旱、洪涝等灾害200余次。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曾将陕北描述为“我在中国见到的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延安为摆脱贫困不断努力。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支持下,延安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奋力拼搏,以“村村过硬、户户过硬”的要求,打响脱贫攻坚战。

  由于多重因素,到2014年底时,延安仍有3个贫困县,693个贫困村。占全市人口近十分之一的7.62万户、20.52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白于山区、黄河沿岸,横亘着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为保证脱贫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延安选派了1784名第一书记、1546个驻村工作队、3.74万名干部驻村入户,精准施策,“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

  2019年5月7日,随着最后两个贫困县延川、宜川脱贫退出,革命圣地延安告别绝对贫困。

  当年的南瓜汤、小米饭养育了中国革命。如今的延安,特色产业红红火火。

  在洛川县,在有劳动能力的2836户贫困户中,2604户建起苹果种植园。截至2020年底,延安苹果种植面积已达400.2万亩,成为中国苹果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市,苹果鲜果总产值超过200亿元,果业收入占到延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

  陕北民俗文化也成了安塞区脱贫的名片,剪纸、民歌、腰鼓、农民画和曲艺,让当地上千名贫困群众从文化旅游产业中受益。今日的延安,很多农民通过互联网把陕北土特产销往全球。在宜川县,电子商务服务网点覆盖了所有贫困村。

  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当地人带来新的增收契机。位于延安城区以东22公里的康坪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个农村团支部的诞生地。这里的村民将闲置窑洞打造成民宿,变成“乡村致富宝”。

  近年来,延安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延安累计引进新经济企业1076家。

  作为革命圣地,延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也是延安人民美丽幸福的新家园。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巍巍宝塔山将继续见证革命圣地的荣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姜辰蓉)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