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安塞 正文
撕下贫困标签 贴上幸福名片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20-03-11 来源: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出延安城,北行40公里,便至安塞区高桥镇洛平川村。这里是张思德同志的牺牲地,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发祥地。

  洛平川村占地面积58.5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556户201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168人。由于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加之没有稳定的致富产业,曾经的罗平川村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各级政府和扶贫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扎实有序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洛平川村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产业发展逐步提升,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贫困的标签被奋力撕下,幸福成了靓丽的名片。

  扶贫干部了解大棚种植情况 

  1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走进洛平川村村委会大院,一栋两层办公楼让人眼前一亮,整齐干净的院子里,村干部正在给几个村民发放养老保险资料,他们脸上的笑容让寒冷的冬天温暖了起来。见到我们来访,村党支部书记王玉亮热情地带我们参观起了村委会。“这是会议室,这是医务室,这是党员活动室……”王玉亮一边介绍一边讲述脱贫攻坚政策带给村子的巨大变化。

  活动阵地换新衣。“以前,洛平川村村委会只有四孔石窑,脱落的墙皮、破旧的门窗……使得这里看起来仿佛被时间遗忘了。”第一书记张浪浪对几年前破败的村“两委”大院记忆犹新。

  “我们的支部战斗堡垒是这个模样,很难想象党支部、村‘两委’在此是如何开展工作的,是如何发挥带头作用的。”张浪浪意识到驻村工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轻松,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就要从发挥好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开始。

  果园管理现场教学 

  于是,张浪浪开始和村党支部书记王玉亮一起奔走于各帮扶单位之间,积极协调争取,最终获得了市人大、延安电大、安塞工业园区管委会等帮扶单位的支持,对村委会旧的办公场所进行了翻新改造,增添、完善了办公设施,巩固了党组织活动阵地,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了有力保障。“以前村里开会,人来的多了连站的地方都没有,现在有了会议室,以后再也不用站着开会了。”老党员白仲武高兴地说。

  拓宽道路助生产。洛平川村像许多贫困村一样,基础设施落后。道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给村民出行带来了许多困扰。2018年,在帮扶单位的协调下,洛平川村4.8公里的通村路被拓宽到了6米多,并且全部铺上了砖石。1公里的大棚生产道路和果园道路也被打通了。“以前的通村道路只有3米宽,遇到下雨就泥泞不堪,村里的果园都在山上,村民们上山劳动费时费力。”王玉亮说,“现在路修好了,村子四通八达,生活、生产都比以前方便多了。”

  家家通上自来水。洛平川村由11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人口多,面积大。由于个别村组位置偏远,自然条件差,几年前仍有200多户村民需要去周边村组挑水,费时又费力。为解决村民的用水需求,2018年安塞区水务局为洛平川村修建了6座水塔,并为每户村民的院内都安装上了自来水管。“现在水龙头一拧水就流出来,再也不用发愁吃水用水了,现在村民们都打扮得干干净净的,精气神大不一样了。”谈起自来水给村上带来的变化,王玉亮感触颇深。

  村民张春珍在打理自己蔬菜大棚 

  人居环境在改善。“以前许多公路沿线住的村民为了图方便,经常随手把垃圾扔在路边。日子久了,路边到处是成堆的垃圾,一到夏天就会散发出臭味。”王玉亮说,对此他批评教育了很多次,但是仍然有人随手扔,治标不治本。2018年,安塞区工业园区协调园区装备制造公司,为洛平川村配备了30多个垃圾桶,分布在全村各个路口的公路边。村干部则组成卫生检查突击队,通过为期一个月抓典型、树榜样的方式,对全村垃圾处理工作进行了大整顿。还发动群众筹资投劳,植树6000棵。如今的洛平川村道路上,看不到垃圾堆的痕迹,有的只是路边整齐排放、定期清理的垃圾桶。

  硬件设施在提升。在村干部的积极协调下,村上设施持续升级。活动广场、“爱心超市”、幸福互助院等设施一应俱全;村里老化的线路被更换的同时还增加了4台大功率变压器,电路跳闸的现象不见了;扶贫政策、村规民约等各式内容更是将“文化墙”装扮得丰富多彩。“村容村貌的变化让村民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文明,更加积极向上。让我们小山村又‘活’了起来。”王玉亮说。

  2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为了充分尊重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意愿,洛平川村的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在扶贫工作方面,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强制命令,而是深入全村13个村民小组62户贫困户家中,访问座谈,并多次召开村“两委”座谈会、贫困家庭见面会,逐户了解民情民愿。

  走村入户访贫因。通过调研分析,扶贫干部认识到洛平川村的贫困根源在于缺乏主导产业。于是,他们结合村情提出了“强组织、建产业、亮新村”的工作思路,积极与帮扶单位对接,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方案,并动员所有扶贫干部,对照《扶贫手册》进村入户搞宣传。

  记者(右)采访大棚种植户(资料照片) 

  “以前我在县城跑运输也就一年2万元收入,去年回村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种大棚,一年能收入五六万元,在家里花销还少,比出去打工强多了。”村民王小红说。

  扶志扶智相结合。村民贾四有10多亩果园,但由于管理技术跟不上,再加之近两年气候的影响,他的苹果产量和质量一直下滑,失去信心的贾四一度想放弃务农出去打工。“土地是农家人的根,从土地上挣不到钱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贾四说。

  村干部了解情况后,立即邀请专家、技术员入村开展多场果园管理和大棚种植培训,村干部也因地制宜对各自帮扶的贫困户采取一对一跟踪,鼓励他们重拾信心。在这些措施的帮助下,如今贾四种苹果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升,来年还打算扩大果园面积。“村上给我们又送农药,又教防冻,我怎么能辜负村干部的一片心意。”贾四说。

  开对药方拔“穷根”。近年来,洛平川村通过小额贷款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能繁母猪,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村民陈兴旺由于儿子患病,每年治病的开销大,在村里的帮助下,通过政策贷款发展起了养猪产业。短短2年时间,陈兴旺的养殖场已经发展了近10头猪和50只羊,同时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在村镇打工赚钱,家里的光景越来越好了。“如今政府帮了我一把,我自己更要加一把劲。”陈兴旺说。

  村里的党员在开会学习(资料照片) 

  就这样,2年多来,洛平川村通过因户施策的方式,对该村有创业愿望和具备条件的15户贫困户采用“技能+实训+创业培训”的方式,分批、分层次开展驾驶培训、特色农业种植、果树精细化管理、畜牧养殖等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并协调争取小额政府担保贴息贷款,达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活干、能致富”的目标,结合贫困户意愿,对27户贫困户实施移民搬迁,10户贫困户进行农村危房改造;对于因学致贫的家庭实施教育资助,村上23户贫困家庭学生获得扶贫助学补助;将因病致贫14户贫困家庭纳入重大疾病救助范围,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对于无发展能力的26户贫困户实施兜底保障,整合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脱贫,严格落实“八个一批”政策。

  “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户,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靠所有扶贫干部和贫困户的共同努力去完成的。”第一书记张浪浪说。

  截至目前,洛平川村全村贫困户都有了产业,其中养牛产业户4户、养驴产业户3户、养猪产业户16户、果树种植户33户、大棚种植户5户。与此同时,45户贫困户还入股了安塞耀胜养鸡专业合作社,每年分红1500元、6户入股安塞高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每年分红2000元。

  3 党建引领激发动力 

  发挥党员先进性。“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几年,洛平川村以党建为引领,干群结合完善乡村治理。每位党员干部都严格按照“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的要求,履职尽责,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利用各驻村成员部门优势,整合资源,对群众存在的最迫切的现实困难和问题,要想方没法帮助解决。“许多村民没有车,出门办事不方便,我们创建了‘发展型支部’的活动,成立张思德党员便民服务队,定期为村民带办户籍、养老、医疗、保险及购买农机具等事宜,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王玉亮说。

  基层堡垒筑得牢。为不断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部分农村党员文化水平,洛平川村定期组织党员进行专题学习,邀请区、镇及部门驻村干部,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和事例,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党的最新理论知识、产业建设等方面专业培训,提升基层党员理论素养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洛平川村的党员干部们努力践行“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理念,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全村从上到下一条心,为致富努力、为发展出力。我们相信,洛平川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记者 王学锋 李娜 刘卓)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