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延川 正文
延川县:红枣之乡的“守”艺人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24-01-26 来源: 延安文明网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在剪纸手艺人刘向琴的手上,百般变化,便创作出一张张寓意丰富的剪纸作品。

  “我现在剪的是石榴坐牡丹,寓意就是多子多福,牡丹代表着吉祥富贵,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家庭美满幸福。”说起自己的剪纸,刘向琴滔滔不绝。

  刘向琴师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延川剪纸)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洁琼,跟着刘洁琼老师,刘向琴学到了中国剪纸“随心走”的古老传统技法,不画草图,想到什么剪出什么,看似信马由缰,实则蕴含炉火纯青的技艺。剪随心动,率意畅情,形到神至,刀刀见巧,所以最容易在剪纸过程中随机应变,产生创意。

  她所创作的《金鸡探莲花》《石榴赛牡丹》等剪纸作品都入选了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剪不断的乡愁——中国剪纸传统与创新艺术”邀请展。不光剪纸,刘向琴还在布堆画创作上颇有造诣。其作品《乾坤湾》在陕西省妇女联合会举办的第九届陕西省女性手工艺品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还记得我第一次到刘洁琼老师家中帮忙做饭的时候,接触了剪纸和布堆画。一见到这些东西我就特别喜欢,想要跟着学,便央求刘老师收我为徒。”说起当时的情景,刘向琴依然历历在目。拜师后,她便开始慢慢学习剪纸,从起初照着别人的图样剪,到自己寻找灵感、设计样式,再到今天成为市级非遗(剪纸)项目传承人,刘向琴从未停止在剪纸路上的探索。

  刘向琴还有一位好友叫郭飞琴,是延川县非遗(布堆画)项目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她擅长将不同颜色的布料剪成各式各样的图形,然后进行贴块、拼接、镶花、堆叠、粘贴,创作成一幅幅色彩靓丽绚烂的布堆画,这些布堆画从陕北民俗风情到各种生肖故事,画面夸张变形、意象生动、想象奇特。

  “我从小就爱看大人们剪纸、做门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农村家家户户门帘上这些用布拼成的画居然成艺术品了,刚好那个时候刘洁琼老师下乡教学徒,我立马就报了名。”郭飞琴说。

  作为最早跟刘洁琼学习非遗文化的学员,郭飞琴或许不是其中最有天赋的,但却是最有毅力的,在其他人经受不住日复一日的枯燥学习而选择离去时,只有她还默默坚守在这条自己热爱的文化道路上。

  如今,布堆画早已成为郭飞琴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刘向琴的剪纸妙剪生花,郭飞琴的布堆画色彩绚烂,而刘改莲的手工艺品则栩栩如生。在刘改莲不到2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布老虎、布鞋、钱包等布艺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每一个作品都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虎身用红布,虎眼分别用白、红、黑三色布裱出,然后刺绣各个裱好的部件及老虎身上的五毒花纹……正在制作老虎枕的刘改莲早已沉浸其中。刘改莲的工作室里到处是陪伴新生命成长的炕头老虎枕,它们或瞪眼凝神,或虎视眈眈,或严肃中带一点天真,或威武中带一点稚气,或蹲或卧,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还记得小时候,我妈给我做了一个老虎枕头和一双老虎鞋,上边绣的花花可好看了,我特别喜欢,就开始跟着学。”刘改莲的技艺最早传承于母亲,之后又向延川县民间剪纸、布堆画艺术大师郭如林学习,最后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时至今日,经她手工创作的这些布艺品已经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非遗艺术品,也为她的家庭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延川县是“全国现代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绘画之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止剪纸、布堆画,还有秧歌、陕北道情、陕北说书都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延川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使非遗这项民间艺术迸发出蓬勃生机,呈现出空前的繁荣趋势。而这其中,延川县非遗保护中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讲解,让许多像刘向琴、郭飞琴、刘改莲一样的普通人接触到了这项技艺,传承到了这项文化,同时也让她们实现了再就业,真正让非遗文化不仅体现了艺术价值,更实现了经济价值。(延安日报)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