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志丹 正文
下足“绣花”功夫,让村集体“有神”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20-01-15 来源: 志丹文明网

  “村集体也像家户过日子,有钱腰杆子就硬,遇到难题知道找你顶事。”谈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志丹县金丁镇爬子洼村村支部书记尚政良风趣地说。

  这两年村上发展起来的320亩村集体果园,让尚政良说话有了底气:“苹果都挂果后,一年就有几百万的收入,村上七七八八的难题,很轻松就解决了。”

  与尚政良一样,许多村干部都曾为“村财政零收入,靠要钱过日子”发愁。从2016年起,志丹县采取“政府谋划‘出路’、试点试水‘探路’、企业示范‘领路’、部门帮扶‘拓路’、村级跟进‘选路’”的办法,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志丹109个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全覆盖,村集体果园100亩以上的村就有30个。

  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让一些村里新风扑面。义正镇稠树梁村采取“积分换奖励”的方式,用集体收入买回米面油等日常用品,对村上卫生示范、子女成才、孝老爱亲等先进给予奖励,推动了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的提升。

  壮大村集体经济,志丹走出了“不寻常路”。

  善引领,沉睡的资源活起来

  义正镇稠树梁村,地处偏远,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就我们这儿,八十年代中后期曾出现过四五户‘万斤粮’典型呢!最多时全村梯田带坡地耕种达1万多亩。”

  几位村民先后说起,“后来搞石油开发,学校撤走了,年轻人都进城了,农村也没啥劳力了。退耕还林后,牛羊驴等牲畜也不养了,肥也跟不上,留下的老年人种点杂粮、洋芋供自己吃用,温饱能解决,土地大部分撂荒,谈不上发展啥经济。”

  从2009年开始,县乡推动家家户户建果园。由于投入大、见效慢,加上农民观念上没有真正接受,导致只见种果树,不见有果园。几年过去了,全村实际留存下来的苹果面积只有不到100亩,基本没什么收益。

  2017年秋,县上引进陕西果业集团,在稠树梁集中连片流转土地5200亩,建起了高标准苹果产业示范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刘志忠掰着手指头算起村集体收入:村合作社成立了劳务队,该集团的劳务优先由合作社承包,村集体一年劳务的收入四五万元。村集体51亩果园入股陕果集团,25%的毛收入归村集体;村上一台拖拉机折股8.48万元;村集体的冷库,陕果集团租赁后,一年能收入四五万元。

  一笔笔可观的收入,显现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也显现出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后,志丹农村焕发出的新活力。

  政府谋划“寻路”,是志丹壮大村集体经济最有力的推手。前些年,志丹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土地出现撂荒。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曾选取10个村进行调研,撂荒土地达1242亩,占承包耕地的5%。“实际情况也许更严重,最保守的估计撂荒土地有4万亩之多。”一方面是土地撂荒、资源沉睡,一方面是村集体“零收入”,如何盘活土地,激发农村的活力?志丹县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县上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县上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志丹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志丹县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施意见》《志丹县加快土地流转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重点出台了《志丹县关于激励扶持现代农业全面提升的十条措施》,明确了2017年至2020年,县上每年列支7000万元,用于发展现代果业、村集体经济,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政策支持。

  同时,县上实行“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包抓片、常委领导包抓镇办、部门领导包村”责任制,落实109个部门单位结对帮扶109个村,采取“引龙头、注资金、帮贫困、建产业”等办法,积极引导鼓励村户由“引变、促变、帮变”走向了“自己变、多元变”,不断盘活沉睡、闲散、撂荒土地资源,使村集体经济发展向“双100双50”(全县新发展100个新型经营主体,建立100个百亩现代果业产业化典型;通过“合作社+集体经济+贫困户”“企业+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每个村建成一个50亩集体经济果园,行政村互助资金积累力争达到50万元)目标稳步推进。

  目前,全县109个村实现了集体经济全覆盖,发展苹果1.01万亩,发展特色种植0.52万亩,特色养殖9.04万只(头);发展其他产业的有18个村,建成冷库43座,在建33座,在建猪场10个,预计2019年收入687.76万元。

  有“钱”景,增收渠道多起来

  志丹县在村集体经济积累中,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重点,积极探索农业龙头企业在推进村集体经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产业发展优势,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带动贫困村发展产业。出台了《志丹县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2017年至2019年3年内,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奖励和补贴,以此撬动农村资源,使全县所有新建果园的60%、原有果园的20%,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由新型经营主体领办实施。截至目前,全县培育农业园区6个、家庭农场1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23家;引进龙头企业6家,全县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了46个村集体发展产业,夯实了村集体经济的基础,激活了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打造了“样板”。

  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志丹县探索出了“土地股份合作型、集体投资入股型、资源加资本型、产权改革加精准扶贫”等符合县情的改革模式,使村集体获得“土地流转后的地租收入、龙头企业入驻后返还入股分红收入、村级股份合作社劳务队为集体配股收入、集体资产的租金收入、机械服务队劳务收入”等多元化收入。

  志丹县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土地经营型,走土地生财之路。杏河镇牛寨村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在牛咀沟流转农户闲置土地208.6亩,年限为25年,用于栽植短枝富士,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产生利润后,合作社和农户按四六比例分红,此举不仅充分利用了闲置的土地资源,而且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二是资本运营型,走盘活增收之路。顺宁镇保娃沟门村充分利用村集体的40亩鱼塘和闲置房屋,通过运营鱼塘带动周边村民增收和利用城郊村优势出租闲置房屋,村集体年均可获利3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3500元;三是资源开发型,走发展创新之路。永宁镇崾子川村利用区位优势和三产融合打造田园综合体,现已建成3210亩苹果生产基地1个、蟹稻共作试验田规划100亩(现已实施30亩)、大樱桃采摘园1个,栽植菊花300亩、芍药130亩。崾子川村村民仅劳务输出与土地流转收益已达到60余万元,后期综合体见到效益后将与村民以8∶2的比例进行分红;四是项目兴业型,走企业强村之路。义正镇稠树梁村依托陕西果业集团志丹分公司,按照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发展了5200亩现代果业基地。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基地劳务优先由村合作社劳务总包,村民劳务收入一年可达100余万元。同时,村民还通过流转土地获得了稳定收益与分红,依托陕西果业集团志丹分公司该村已踏上了一条强村之路;五是产权改革型,走精准脱贫之路。率先在19个试点村和56个贫困村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许多村民有了依靠。像稠树梁村村民艾克德一样,企业进村后,将“产业工厂”开到了家门口,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成了企业的“产业工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艾克德感激地说:“我就靠打工挣钱,村集体发展了,我有了入股分红,也有了固定工资,感觉搭上了小康的快车,车再快,我也不会被落下。”

  搭平台,吸引“能人”返乡来

  虽然村集体果园已达到320亩,面积不少,但尚政良觉得村集体果园还要进一步扩大。作为村支部书记,他深深地认识到,壮大村集体经济是重大责任。

  “村里现在发展起苹果3800亩,年轻人不愿意回来,果农年龄越来越大,将来果园谁来务?”

  “县上为村上着想,村集体怎么为村民着想?”

  不难看出,志丹县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努力,也在激发着村民的创业热情。

  用县上补贴奖励的资金,村上购回9台机械,成立了机械服务队。“有了机械作保障,我才敢把那些不种的苹果园流转回来。”尚政良大规模发展村集体果园努力的背后,有更深的期盼:农村这么好的创业天地,咱把平台搭好,才能吸引“能人”进来。

  吸引“能人”返乡创业,是志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突出亮点。近年来,县上聚力破解农村劳动力外流、人才资金短缺问题,举县一致大抓返乡创业,推动人才、技术、资本要素全面下乡。县上打破地域界限、打破行业界限、打破身份界限,不间断、不停步、不松劲,层层召开返乡创业座谈会,全方位发动科技干部、企业职工、离退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目前,全县共有2100余人返乡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永宁镇柏林村7名返乡创业人员,2018年秋季一次性建园1000亩,每户达到了100亩以上。金丁镇刘砭村第一书记白江,返乡发展果园220亩。保安街道办外出务工人员鲍延利,返乡发展果园446亩,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一户。

  县上注重个人创业与群众就业相结合。依托返乡创业和“双创”政策,紧盯生产、分拣、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分批策划论证项目,分期打包包装项目,分工合作运营项目,大力支持乡贤能人、技术干部踊跃创业,广泛吸纳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管理。打造山地苹果返乡创业示范点410个、电商平台40余家。在农民家门口建起了“产业工厂”,既能让返乡人员安心创业,又能让农民稳定就业。果业技术员韩仁祖,返乡承包果园209亩,去年收入80万元,为农民支付劳务费18万元。企业职工韩亚东,返乡承包果园150亩,去年收入45万元,为农民支付劳务费10万元。同时,注重把土地流转与果园流转相结合,建立县镇村三级产权交易平台,为返乡人士提供土地评估、入股策划、产权公证“一站式”服务。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托管、反租、倒包等方式,全方位动员社会各界流转土地。全县流转土地及果园达到13万亩以上,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而且解决了农民无能力经营撂荒、半撂荒果园问题。县上特别注重家庭经济与集体经济相结合。在扶持家庭产业的同时,出台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通过有偿托管和流转入股,全面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县109个村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集体果园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25个,面积最大的达到了553亩。双河镇大庄科村建成50亩集体果园和1.5万棒食用菌基地,实行有偿代管、合作联营、按股分红,去年收入7万元,30名入股会员每人分红500元,8户贫困户每户领取代管费用1500元。

  志丹县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努力,也为“能人”返乡创业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在《推开“跳出农业抓农业”新视窗》一文中谈道:盘活土地资源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之策。一定要解放思想、打开思路,“跳出农业抓农业”,依靠返乡创业破解农村人口外流难题,摆脱单纯依靠农民搞农业的老路子,为农村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之举。一定要用活政策、搭建平台,“打开大门抓农业”,依靠改革破解生产要素分散难题,提升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壮大人才队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支撑。一定要立足长远、多措并举,“强基固本抓农业”,依靠人才振兴破解人才短缺难题,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壮大乡村振兴主力军。(记者 干雄焱 李江峰 通讯员 刘晓媛 马华权)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