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志丹 正文
陕西志丹县:乘风破浪立潮头 扬帆远航正当时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21-02-02 来源: 延安文明网

  5年,不仅是时间的标尺,更是发展的刻度。

  “十三五”时期,志丹县聚力破解“县强”的可持续和“民穷”的根本性难题,大力实施“统筹城乡、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富民强县”战略,紧扣“两区两地三圈”(全力建设30万亩苹果主产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倾力打造全国重要红色教育培训旅游目的地、陕甘宁足球训练基地,加快融入陕北高端能化经济圈、延安全域旅游圈和陕甘宁区域交通圈)目标,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

  ——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可比价增速),2020年达到141.6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260亿元,年均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76亿元,年均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分别达到37580元和12790元,年均分别增长8%、9%;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93亿元,年均增长4%。

  ——全县苹果总面积达到30万亩,挂果面积达到15万亩,20亩以上苹果产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达到3809户。

  ——全县56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贫困行列,1233户3093人全部脱贫,30户89人边缘户、4户7人脱贫监测户致贫返贫风险全部消除。

  ——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13%;小学阶段入学率达到100%。

  ——2020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2天 ;森林覆 盖 率 达37.72%,林木绿化率达50.36%。

  ……

  不断跳动的数字,持续刷新的记录,见证了志丹县在“十三五”时期的美丽嬗变。

  产业转型,“小苹果”做活增收“大文章”

  曾经的志丹县因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被冠之以名“老天爷赏饭吃”,然而,随着“十三五”时期石油产量递减和原油价格下跌,该县的经济发展一度疲态渐显、不足渐露。如何渡过县域经济发展“疲劳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十三五”时期,志丹县在全县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旅游业发展实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3.7∶79.5∶16.8调整到6.9∶72.9∶20.2的同时,在“小苹果”上做活了增收“大文章”。

  “我们要全力建设好30万亩苹果主产区,坚持‘科技引领、放量扩面、加大投入、提质增效’要求,通过行政推动、典型带动,夯实苹果产业基础,真正让苹果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产业。”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达地知根,运筹帷幄,为该县的苹果产业描绘了清晰的发展脉络。

  闻声而动,听令而行。从生机盎然的春到万物萧瑟的冬,从长势喜人的苹果幼园到收获满满的苹果老园,从农户各自种植到拥有专业的果业合作社……5年来,志丹县全县上下一心,目标明确,积极联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技术指导,优化品种及栽培模式,延伸产业后整理链条,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升,果品质量稳步提高,果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果农收入持续增长。到2020年底,全县苹果产量达到12万吨,产值达到5.4亿元,建成智能选果线3条,全县109个村百吨冷库实现了全覆盖,13家经营主体取得“延安苹果”品牌授权,11家农业企业、37家合作社纳入信息平台开展“在线质量”全程追溯,先后获得“苹果基地北扩示范县”“全省优质苹果基地县”等荣誉称号。

  “小苹果”终于不负众望,唤醒了志丹经济发展的活力,助其在逆境中重新启航。

  脱贫攻坚,“小康生活”不再是“梦”

  “5年前,日子落在了人后;五年后,日子过到了人前。”说这话的是曾经的“贫困户”、如今的果畜业齐头发展“小老板”、志丹县金丁镇刘砭村村民康仲德。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党的富民好政策扶了我一把。现在还上了贷款,修起了新房子,吃穿不愁,还有剩余的,‘小康生活’不再是‘梦’。”康仲德的这番话,也是该县曾经所有“贫困人口”的共同心声。

  从2015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全面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号角至今,历经5个年头,志丹县全县上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全县56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贫困行列,1233户3093人全部脱贫,30户89人边缘户、4户7人脱贫监测户致贫返贫风险全部消除。在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志丹县连续被评为较好名次,上交了财政绩效考核两年均为A档的“志丹答卷”。

  志丹县紧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精准落实“八个一批”政策举措,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5.03亿元,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县脱贫攻坚质量;全县除“五保户”外的所有贫困户至少发展了两项产业,产业扶贫案例还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推广并在全省产业扶贫案例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全县109个村实现互助资金全覆盖,资金规模累计达到4151万元,有效解决了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问题;集中狠抓专项巡视、成效考核、国家巡查反馈问题整改,182条问题全部整改到位;进一步完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成产业联网道路28.96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2处,贫困村4G网络实现全覆盖。

  “放管服”改革,“办事大厅”更“便民”

  “真的是既方便又快捷。”2020年8月5日,在志丹县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办事大厅办理医疗机构职业变更的某单位职工蔡东川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很多事项能在手机上直接操作,工作人员也笑脸相迎,不一会儿就把业务办结了,真让人满意。”正在另一个窗口办理营业执照的个体户武梅芳也给出好评。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志丹县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深入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步入正轨,大幅精简项目审批事项,编制发布了“四办清单表”“最多跑一次”“100个高频事项”等清单,不断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效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中,该县依托管理平台有序开展“中介服务超市”和“专家库”建设管理工作,组织中介服务机构和相关专家依法依规对中介服务行为实施监管,切实解决了中介服务垄断性强、效率低、收费高等问题,进一步规范了工程建设项目评审工作,提升了项目评审效能。同时,对照《延安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手册》,制定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操作规程,并以此作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其他专项审批的“办事指南”;进一步加强概算审查工作,把好投资项目概算审查关口,确保投资项目概算科学合理,真正做到依法依规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作。

  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该县以便民利企为目标,创新服务模式,推行办事大厅“一窗受理”、关联事项“一表申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贴心帮办“一次办结”,采取多评联审、联审联办、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审批服务方式,优化了流程,简化了环节,压缩了时限,提高了效率。简单事项即时办,复杂事项限时办。并建立健全工作规范、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不断强化监督考核,提高服务质量和审批效率。

  截至目前,该县共受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9714件,便民服务类事项162613件,办结率达99.23%;审批政府投资项目123个、企业项目备案146个,单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由《试点方案》实行初期的3.7个工作日缩短至现在的2.63个工作日。

  生态环境改善,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

  近日,一条“2020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2天,在陕北地区26县(区)中排名第一”的新闻链接,刷屏了志丹人民的微信朋友圈。这样的成绩,不仅是该县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的强有力佐证,更是对该县“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

  “现在和3年前完全就是两个景象,早上拉开窗帘看到的是蓝天白云,夜晚抬头望见的是繁星点点。”说起如今的生活环境,志丹县守义大厦负责人边长春有着满满的好评,并这样“吐槽”,“相较于几年前,院子里到处飘着黑色的烟尘,外面走一圈回到家,衣服上落了一层灰。”

  “十三五”时期,志丹县以中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为抓手,紧紧围绕打赢、打好“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推动生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该县认真贯彻落实《延安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坚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策并举,大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截至目前,该县共完成了67家餐饮行业油烟净化装置安装,并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完成了5台燃煤锅炉的拆改任务,集中供热站13台燃气锅炉完成了低氮改造,未纳入集中供热的区域,坚持使用低硫、低碳的环保煤。

  在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方面,该县在大力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注重从源头上保护水环境的同时,不断加强末端水污染处理净化工作。截至目前,该县王窑库区拦污工程和杏河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杏子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工。北洛河出境断面水质由2015年的劣Ⅴ类转变为Ⅲ类;周河出境水质由2015年的劣Ⅴ类转变为Ⅳ类;杏子河水质长期稳定为Ⅲ类水质。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8%以上。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源、清洁的环境已经成为志丹人民生活的“标配”,千金不换。

  文明实践,“新时代”的“幸福底色”

  到底什么是“幸福”呢?一百次发问或许就会得到一百个不同的回答。幸福可以是单纯地吃饱、穿暖、有处安身,可以是美好的有优良的教育资源、有公平的就业环境、有放心的就医条件,也可以是白日做梦般的不生病、发大财、住豪宅。

  在志丹县这座小城,“幸福”是县城第三、第四、第五公立幼儿园和第八小学、第三中学建设全面推进;是青少年足球在全国、省际、市内各级赛事中荣获了多个奖项;是3家县级公立医院与4个重点镇中心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是技能培训、小额贷款、财政补贴等就业创业服务措施的落实;是城乡低保、养老保险、临时救助、特困供养、高龄老人补贴、残疾人优待等政策的全面落实……然而,或许是从2018年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开始,“幸福”被志丹人民赋予了更多不同的定义,比如,“文明”。

  2020年11月21日,志丹县迎来了这一年冬日里的首场降雪,整个大地被重重严寒包裹着。但在距离志丹县城两公里外的东武沟村,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全村男女老少齐聚在这里,恭贺村民王佐俊小儿子的新婚之喜。

  “以前给我家大儿子娶媳妇的时候,是按照陕北习俗吃的羊肉饸饹和特色宴席‘十三花’,实在是太浪费了,这次小儿子娶媳妇,我们对宴席进行了优化,还请来了县上的‘文明大篷车’助兴,比起以前更加热闹,还节省了婚宴费用,‘文明新风’确实是好。”说起小儿子的婚礼,王佐俊十分满意。

  在志丹县,像老王家的喜宴这样“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还有很多很多。

  2018年,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第二批500个试点县和全国10个重点联系县。试点以来,该县紧紧围绕“阵地平台”这一重要资源,建成了1个文明实践中心、13个文明实践所、109个文明实践站;设立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五大平台”;挂牌成立了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丹基地;建立了刘志丹烈士陵园等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宁山等8个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和稠树梁山地苹果示范园等20个科普示范基地;整合盘活了县域内的健身广场、农家书屋等场所,明确了212个基层服务站点,实现了盘活资源大融合、总提升、全覆盖。紧紧围绕“创新载体”这一有效举措,精心设计了32类180个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志愿服务队伍503支,招募志愿者1万余人,开展志愿服务培训92次,开展各类活动3100余场次。紧扣文明实践活动这一主线,有效对接供需,精心设计、探索推出了“百姓小喇叭”“文明大篷车”“红色故事会”“新时代乡贤会”“百姓大舞台”“新时代夜校”“农民家庭会”“新时代新民歌”等8个特色项目,起到了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的作用。

  5年以往,终是历史长河中的难忘一瞬,深深的印记已然刻进城市的年轮。历史的指针,终将指向新的刻度。“十四五”时期,志丹县将迎来面对新趋势、新挑战、新环境的机遇期,必将继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扬帆远航书写壮丽新篇章。(延安日报 通讯员 刘莹 记者 王锋 )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