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子长 正文
环境美了 民风新了 群众富了
——子长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侧记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17-12-13 来源: 延安文明网

  近年来,子长县以“文明村镇·美丽子长”建设为目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全面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有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个、省级5个、市级10个、县级40个,2016年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复查验收,并获得“省级文明城市”创建资格。

新寨河村村民马生军带着孙子在广场上玩耍


郝家川村互助幸福院的老人们在打牌娱乐


新寨河村生态文化广场一角


全民共建绿色家园

  环境美了,“美丽村镇”青山绿水

  宽阔整洁的水泥马路、干净漂亮的农家小院、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设施完善的活动广场……对于村里惬意悠然的宜居生活,村民们很满足,这些美好的生活和美丽环境的变化只是子长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子长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县级领导带头,清理了常年积存垃圾,先后组织开展42次全县垃圾大清洁、大清理、大清运活动,县上领导划片包段,对公路沿线主干道的环境卫生开展整治清理,各乡镇也成立了环卫队,招聘了环卫工人,配备了环卫设施,为乡村配备环卫工人895人、环卫生产车29辆、垃圾箱(桶)3400个。制订了《子长县城区环境卫生管理若干实施意见》《昼清夜扫24小时保洁制度》和门前“四包两禁止”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粪便泔水统一收集,使环境卫生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乡镇驻地配备了垃圾箱、垃圾桶,修建了垃圾台、垃圾屋,坚持垃圾日产日清,确保城乡卫生干净。投资2亿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城区垃圾处理场建成投运,公路沿线乡镇也建成了简易的垃圾填埋场,有效提高了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大力实施城镇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努力打造“天蓝、水碧、地绿、人和”的适宜人居环境。在抓好卫生环境整治的同时,注重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围绕镇村建设“十个一”目标,近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建设文化站10个,活动广场178个,配备各种音响器材200余套,成立农村电影放映队15个,安装“户户通”设备29750套,建设农家书屋194个,总藏书量20万余册,极大地充裕了文明村镇创建的物质基础。同时,以小城镇建设为纽带,以中心村建设为骨干,逐步把基础设施建设由县城向小城镇和农村转移,先后改造建设了安定、杨家园则、涧峪岔、南沟岔、李家岔等5个小城镇,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安定镇、杨家园则镇。全县19.7万名农村群众基本告别吃水难,农村通电率和农村电视、电话覆盖率都达到了100%,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镇与镇之间公路全部实现柏油路,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形成了镇村一体的便捷交通网络,各重点镇排污、供水、市场一应俱全,基本实现城镇基础设施一体化。

  民风新了,“文明村镇”新风彰显

  婚丧嫁娶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就是大事,操办起来劳心、费力又费钱。但对于余家坪镇新寨河村的村民来说,他们村红白事办得很是省心,因为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为他们全程操办。新寨河村村支部书记王闫华告诉笔者,近几年,村民收入不断增加,日子越来越富裕,但受农村习俗影响,红白事村民都要在自家办宴席。为了改变过去的浪费、攀比之风,今年年初,村委会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成员由村民代表中选出的8人组成,义务管理该村红白喜事的操办,并制订了章程,明确了婚丧嫁娶的制度和标准,引导农民改变观念,“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奢办”的新风。为了把好事办实,村委会通过项目筹资48.5万元,建成了红白喜事大厅,并专门购置了12套桌椅板凳和锅碗瓢盆等设施。村里不管谁家办事都到红白喜事大厅,只需要缴纳300元,就可由理事会协助操办,村委会为村民提供餐具、桌椅及各种服务。“自从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家里办事既省力、省心又省钱,大伙儿打心眼儿里赞成!”说起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不久前刚刚娶了儿媳妇的余家坪镇新寨河村村支部书记王闫华赞不绝口。

  近年来,子长县以红白理事会为抓手,在严格落实“一约四会”制度的同时,重点指导各村镇成立红白理事会、监事会和志愿服务队,实行统一章程、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操办、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的“六统一”,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着力革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尚,积极改进移风易俗活动。同时,大力开展“传承好家风、弘扬新风尚”家风家训征集和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举办“传家训、立家规、树家风”演讲比赛,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社风。安定镇廖公桥村“品德高尚、清明廉洁、爱民如子、无私奉献”的廖公精神代代相传,余家坪镇寺湾村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家风馆,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妇联主席沈跃跃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的高度认可,2016年被评为“延安市移风易俗工作先进村”。

  子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县文明委多次召开文明委扩大会、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表彰暨推进会进行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及时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子长县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意见》《子长县“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实施方案》《子长县“十星级文明户”动态管理办法》等制度,促进了创建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准入严格、敞开出口的原则,广泛开展“文明单位”“诚信行业”“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实现了文明系列创建活动的常态化、动态化管理。以“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为抓手,依托道德讲堂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育身边人”活动,利用道德评议会评选“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该县已有延安道德模范6人、“延安模范”2人、“延安好人”2人、“陕西好人”3人、“中国好人”2人,崇德尚礼、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三年来,共取消文明称号38个(家),年均取消率8.5%。特别是将“十星级文明户”与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紧密挂钩,树立了处处讲诚信、事事守诚信的社会价值导向。2015年,在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现场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又提升了大家的道德水准。围绕全县文化旅游提升年,开展以“君到子长幸福绵长”为主题的“红都子长·渔乐八方”陕北首届“瓦窑堡杯”垂钓大赛,子长县“山丹丹杯首届山地自行车”精英赛,“丹青绘子长——陕西国画家走进红都子长写生创作活动”等旅游体验和节庆活动12项,文化旅游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提升;加强县镇村三级文化队伍建设,现有各种协会和民间组织22个,大型秧歌队15支,乡贤文化骨干队伍350多个,基本实现了“县有协会镇有队、村组文化有阵地”的目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通过说书、道情、转九曲、捏面花等形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民俗文化。全县每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100余次,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村民富了,“富裕村镇”产业兴旺

  走进余家坪镇郝家川村,村道路两旁的温室大棚排排坐落,河对岸梯田里的葡萄园行行整齐,正在运营的鱼塘坛坛清水,一派民有所居、业有所产的新新景象。

  “郝家川村,依托互助资金,目前形成三个‘5’的发展格局,即500亩葡萄园,50座温室大棚,15座鱼塘,这三个‘5’将助推郝家川村民走上产业发展之路。”余家坪镇镇长徐雪峰介绍说。

  该村贫困户郝延河,依靠种植温室大棚油桃,2016年收入2万多元,走上了依托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道路。郝延平和28岁的儿子共同栽植了8亩葡萄园,去年单靠葡萄收入3万元,并且发展起了自己的手工作坊自酿葡萄酒,收入2万多元,依靠勤劳的双手如期实现了自己的脱贫计划。

  激发内生动力,合力脱贫攻坚,积极开展“树文明乡风,助脱贫攻坚”活动,成立互助协会、互助幸福院、志愿者互助协会等,大力弘扬自愿、互助、服务、关爱的精神。探索推行了在村上建立互助合作社吸纳文明户、贫困户的“合作社+文明户+贫困户”的工作模式,有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坚持文明创建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广大贫困群众特别是“等靠要”“懒赖推”思想严重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为文明村镇创建和贫困村退出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余家坪镇郝家川村的文明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五好家庭通过“手牵手”带动帮扶,使贫困户激发了内生动力,“带资入股”合作社,走上依托产业脱贫致富的路子。今年以来,创建乡风文明示范点33个,扶志扶智1918户4551人。

  互助幸福院,“空巢”变“共巢”老人乐融融

  近日,笔者来到位于子长县余家坪镇郝家川村的互助幸福院,看到一派其乐融融的生活景象:老人们三五成群的或在广场上锻炼身体,或围坐在一起下棋打牌,或在屋里看电视,一张张笑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82岁的郝家川村村民郝万富,老伴儿在10多年前就去世了,子女又都外出打工,他成了留守老人,平时连个陪说话的人都没有,更难为他的是做饭的问题,经常馒头稀饭热一顿、凉一顿地瞎凑合,好久都没吃过一顿热乎饭了。“现在好了,在这互助幸福院里能和老伙伴们下棋拉话,而且还有人专门给咱做热乎饭菜,感觉真是特别舒心。”

  今年,郝家川村立足于“农村养老”这一民生问题,多方筹措资金20余万元,将原村委会9间平房进行改造,建成占地1.5亩的互助幸福院,设置床位11张。幸福院里还设有厨房、餐厅、电视娱乐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休息室等,村里70周岁以上的留守和独居老人可以到此免费享受就餐、休闲娱乐、日间休息、生活照料等服务。

  “目前,已有15位老人住进了郝家川村互助幸福院,不仅解决了老人的生活问题,还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老人们在茶余饭后也能看看电视、读读报、下下棋、打打牌。”郝家川村支部书记郝风达说。

  据了解,近年来,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和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子长县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党政主导、文明主推、社会参与、尊老互助”的养老模式,合理开发利用村委会闲置办公室、闲置窑洞,建成郝家川村、新寨河村、寺湾村、廖公桥村14个互助幸福院,共入住老人275位。

  “互助幸福院的建立,有效解决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问题,让老人们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实现居家养老、互助度晚年。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县范围内建设更多农村互助幸福院,使其惠及更多老人。”子长县文明办主任折碧娥说。(通讯员 李晓军 王东东)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