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延安精神 正文
延安:唱响经典 致敬未来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19-05-24 来源: 延安文明网

  由教育部体卫艺司、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央音乐学院、陕西省委宣传部,延安市委、市政府共同联合主办的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音乐节在宝塔山下隆重开幕。这是继中国第十一届艺术节之后,延安迎来的又一个重要的艺术盛事。

  追根溯源重回革命圣地,不忘初心再现鲁艺精神。

2018年10月,由延安演艺集团编排的话剧《人生》在我市成功演出,反响强烈。 薛延刚 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7周年和《黄河大合唱》创作80周年。今天,由教育部体卫艺司、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央音乐学院、陕西省委宣传部,延安市委、市政府共同联合主办的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音乐节将在宝塔山下隆重开幕。这是继中国第十一届艺术节之后,延安迎来的又一个重要的艺术盛事。

  20多场不同类型和内容的音乐演出,囊括了歌剧、交响乐、民族室内乐、合唱、协奏曲等丰富的音乐形式,曲目包括红色经典《黄河大合唱》、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文化部重点扶持的剧目歌剧《松毛岭之恋》,这是一场高规格的艺术盛宴、一场对话经典的盛会。

  大师云集,明星闪耀。郭淑珍、田华、李双江、贠恩凤、瞿弦和等老一辈艺术家,将在现场讲述黄河故事,《黄河大合唱》作者冼星海、光未然后代,安波、马可、吕骥等老一辈著名音乐家后代将回到鲁艺,畅谈“我们心中的鲁艺”。

  延安,将再次汇聚世界的目光。

2019年1月1日,卡塔尔爱乐乐团《一带一路新年音乐会》在我市新区延安大剧院举行。记者 祁小军 摄  

  80年,经典永远在传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80年前的抗战烽火中,诗人光未然、作曲家冼星海共同创作了《黄河大合唱》,歌声从延安窑洞迅即传遍全国,成为全民族夺取抗战胜利的号角。

  80年间,《黄河大合唱》所蕴含的“民族自强”的思想内涵,通过气势恢宏的合唱深入人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艺术象征,是凝聚全球华人民族自豪感的光辉标志。

  80年后,《黄河大合唱》在黄河岸边、宝塔山下再次唱响,还是那样荡气回肠,还是那样激情澎湃。

  真的艺术,可以穿越时间,在舞台上永远传唱。不仅《黄河大合唱》,《白毛女》《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这些诞生在延安这块神奇土地上的经典,80年来,无数次被搬上舞台,无数次让人备受鼓舞与震撼。

  在此次音乐节,这些经典将再次致敬宝塔山,再次致敬鲁艺旧址,再次致敬延安人民。

2015年11月6日,由文化部组织复排的歌剧《白毛女》在我市举行首演。 记者 祁小军 摄

  听说盛典在延安举行,著名诗人贺敬之欣然题字:“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深情地说道:“中央音乐学院是延安鲁艺重要的传承单位,我们身上流淌着鲁艺的血液,也继承着鲁艺的文艺精神。能在延安再次唱响红色旋律,是践行习总书记“文艺要为人民服务,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落地行动,也是传承和弘扬鲁艺文艺精神的重要体现。”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勉励与要求,既是对“5·23”讲话精神的传承,又是对新时期文艺创作的期望。艺术经典之所以永远被传唱,正是承载了时代内涵,表达了广大人民心中的强烈愿望。

  陕北民歌与俄罗斯民歌和美国黑人民歌并称为“世界三大民歌”,历史悠久,经久不衰。“抓一把黄土撒上天,信天游永世唱不完。”如今,《兰花花》《走西口》《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经典信天游曲目仍被人们广泛传唱,陕北的蓝天、白云、羊羔羔、情哥哥随着歌声飘到全国各地。“延安是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发祥地,蕴藏着极其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宝藏。任何一个文艺工作者只有扎根于群众生活的土壤里,认真地继承和发扬革命文艺传统,坚持走民族民间道路,才能真正找到攀登艺术高峰的阶梯。”

  如延安市舞蹈家协会主席陈永龙所说。几十年来,延安文艺工作者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努力践行“讲话”精神,先后创作了《绣金匾》《大生产》《兰花花》《信天游》《山丹丹》等多部优秀音乐作品,用文艺作品发扬着延安精神,传承着鲁艺精神。

  80年前,《黄河大合唱》是在中华民族最危亡时刻发出的怒吼,激励着中国人民的斗志。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说,在父亲看来,音乐就是投入到抗日战场的武器,音符就是射向敌人的子弹。

  80年后,我们又处在中美贸易战的洪流中,此时唱响的《黄河大合唱》,又一次凝聚起国人的信念与力量,延安精神、鲁艺精神再一次迸发出时代的光彩。

  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穿新衣。”脚下的黄土地依旧温热,发生在红色圣地的故事永远也唱不完。

 长辫子的女子秧歌队在延安市第三十届正月十五秧歌展演活动演出。记者 祁小军 摄

  越是乡土的,就越是世界的

  陕北民歌、陕北道情、子长唢呐……这些带有黄土印记的艺术形式,在黄土里生来,在黄土里长,展示出延安文艺的独特魅力,深受全国观众的喜爱。

  2015年12月5日,王二妮《黄土地的诉说》演唱会登上人民大会堂的舞台。“我爷爷的爷爷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从来也没走出去过,他们天天唱着山歌,盼着好日子。他们说陕北人唱歌唱的是苦难,一直唱到老天听到了,苦难也就到了头,好日子就会来了……”

  伴随着一段旁白,动漫形象的二妮漫步在黄土高原上,窑洞、干燥的黄土梯田,面部沧桑的陕北老农,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描绘了一个厚重久远的黄土高原的记忆。

  随之,一首首《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女儿歌》等经典陕北民歌,以其委婉凄凉的曲调纠缠着听者的内心,使人亢奋不已,使人难受流泪。

  采访中,王二妮满怀深情地说:“我希望,在中国最神圣的地方,将我血液中流淌的文化基因,将我最热爱的陕北民歌唱给全世界!或许,有一天,当全世界都在传唱陕北民歌的时候,我就能自豪地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回望我热爱的陕北!热爱的祖国!”

  无疑,王二妮做到了。她从延安走上了星光大道,走进了全国观众的心中,成了传唱陕北民歌的领军人物。

  在她之前,已故“民歌大王”贺玉堂和歌唱家、国家二级演员闫志才等闻名省内外,特别是贺玉堂唱的《黄河船夫曲》不但为听众喜爱,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专家的称赞。

  在她之后,一大批陕北民歌手进军央视。据了解,仅《星光大道》,安塞区就先后有12名歌手参加了竞赛,涌现出了王二妮、王建宁、贺东、刘军等众多优秀民歌手。

  这些优秀民歌手,不但对信天游的传承作了大贡献,还在演出传唱中,将信天游植根于全国各地人民的心中,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延安。

2019年4月9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0 巨幅照片背景前,表演陕北说书《思念韩起祥》。 记者 祁小军 摄 周年演唱会在黄河壶口瀑布举行。通讯员 宋延峰 摄

  如今,《东方红》《绣金匾》《五哥放羊》《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走西口》《兰花花》《圪梁梁》……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以其抑扬顿挫、激情豪迈的曲调,唱响了维也纳金色大厅,也唱响了西方观众的内心。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已然成为一座艺术之城。

  “白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一句句信天游,把陕北人的辛酸、执着、火辣和痴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歌曲,无论是作词还是谱曲,都源于那些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劳动人民,源于他们朴素的生活积累,这让那些大城市里来的艺术家们都惊叹不已!

  还有那色彩艳丽、构图夸张的农民画,创作他们的农民们,并没有经过特别的培训,却以其极具生命张力的绘画风格被称为“东方毕加索”;

  那生动拙朴、取材简陋的洛川麻绣和延川布堆画,更是变腐朽为神奇,用零碎的布头和粗糙的麻袋片竟然可以绣制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那红彤彤的剪纸,把延安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都剪在纸上,贴在窗上,映在心里……

  延安几乎就是一个天然的艺术容器,在这容器中,人们把一切生活的火花化为艺术格调,也成就了延安这个城市独特的艺术气质。

  越是乡土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惊奇地发现,陕北民歌正在以其高亢激情的风格深深感染着各地民众,在全国卷起了一股经久不息的“西北风”热潮。以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黄龙猎鼓、志丹扇鼓为代表的延安鼓舞艺术,已打遍中华大地,在多次大型文体活动中屡获大奖。其中安塞腰鼓在亚运会开幕式上,香港、澳门回归、建国60周年天安门广场庆典等活动中激情奔放的表演,充分展示了黄土文化的博大恢宏,令举世震撼、万众欢腾;延安剪纸、农民画、布堆画、糜粘画、毛麻绣等民间工艺绚丽多彩,以其独特的魅力获得了中外艺术大师的高度评价,许多作品被法、美等国的艺术博物馆收藏,并在国内外民间艺术评选中屡获大奖,安塞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

  延安,这座古老的城,越来越散发着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二〇一九年二月二十六日,安塞区二百多名青年腰鼓手在三道屯移民新村表演山地腰鼓。 记者 祁小军 摄

  走进新时代,奔跑吧延安

  五月的延安,姹紫嫣红。宝塔山下,延河之滨,一场饕餮盛宴即将拉开大幕。

  歌剧、交响乐、民族室内乐、合奏、协奏曲……23场精彩活动将陆续上演,音乐党课、大师课、专题讲座、“高雅艺术进校园”“我们心中的鲁艺”座谈会等系列活动逐一推出——延安,这座陕北高原的山城将再次被高端艺术点燃。

二〇一八年四月十日,“永远的鲁艺”纪念鲁迅艺术学院成立80周年大会在桥儿沟鲁艺旧址举行。记者 刘阳 摄

  一个细节是,本届音乐会,92岁高龄的著名音乐家郭淑珍与李双江、瞿弦和等老一辈艺术家以及王秀芬、廖昌永、陈曦等优秀中青年音乐家联袂献艺,并用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心中那份永远的鲁艺情,各方对音乐节的认同感与参与度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8年10月底,中央音乐学院以与延安大学鲁艺学院重拍歌剧《白毛女》为契机,和延安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文化扶持战略合作协议》。

  彼时,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就诚恳表示,作为国内高等音乐学府、国内艺术界翘楚,延安非常希望能通过与中央音乐学院这样的高等院校合作,助延安老区人民以及地方艺术事业建设一臂之力,同时也希望,未来延安市艺术文化教育发展能在中央音乐学院助力下取得质的提升,给老区人民创造高层次的艺术人文环境,陶冶老区人民的精神情操,真正实现延安“宜居宜游”的城市发展战略理想。

  而对于老区这样迫切的文化需求,参加签约的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旻深情回应,“中央音乐学院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始终不忘本来、不忘根源,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音乐教育学科优势,办学层次涵盖从小学到博士后流动站,是全国唯一一所入选‘211’艺术类大学,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理应发挥好以上优势,大力支持延安音乐文化教育发展,携手打造延安更美好的音乐文化底蕴,为丰富地方人民精神文化需要提供坚实基础。”

  不言而喻,此次音乐节的举办,正是双方深入合作的产物。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合作,原本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演出的高雅艺术盛宴,延安老百姓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欣赏。

2019年1月17日,陕北民间艺人孙占东在已故陕北说书大师韩起祥的巨幅照片背景前,表演陕北说书《思念韩起祥》。记者 祁小军 摄

  饮水思源就是坚定信念。“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77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振聋发聩地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开启了人民文艺的新纪元,闪耀着永恒的思想光芒和跨越时空的不朽力量。

  党在延安创办了鲁艺,培养了一批红色的艺术家。延安文艺座谈会奠定了新中国文艺创作的大方向: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俞峰看来,能在“5·23”这样一个特殊、重要的节点回到延安,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中央音乐学院饮水思源、回馈延安的具体行动。

  饮水思源就是不忘初心。时至今日,《黄河大合唱》能以这样气势磅礴的形式在它的诞生地再次唱响,作为执棒者,俞峰深感荣幸,他表示:“没有黄河大合唱,我们难以想象中华民族能有那样强大的凝聚力;没有延安中央管弦乐团,也就没有新中国交响乐的蓬勃发展。我们身上流淌着鲁艺的血液,也继承着鲁艺的文艺精神。”俞峰希望,通过这样的寻根溯源之旅,深化中央音乐学院和鲁艺密不可分的血脉关系,让青年一代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传承鲁艺精神,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为党和人民的文化和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饮水思源就是懂得感恩。音乐节期间,还将举办“延安大剧院”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中央音乐学院延安考级点签约及挂牌仪式。中央音乐学院优质资源的引进将给延安的音乐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成长平台。

  如今,在政府与高校的推动下,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和活动的实施,高雅艺术与延安独具特色的黄土风情文化、红色文化联姻,延安与北京跨越山河的遥远距离不再那么遥远,高雅艺术也正以一种更具亲和力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此次音乐节的主办方,中央音乐学院希望通过各方的积极努力,把这次音乐节办成延安的一件文化盛事,为延安人民带去全新的音乐体验和感受,丰富延安市民文化生活。之后,他们还将在音乐教育、音乐培训、音乐产业发展等方面多角度助力延安城市文化音乐发展,推动延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于中央音乐学院而言,这是个激情澎湃的五月;于延安而言,这是个让人留恋的五月,更是个值得凝望的“延安时间”。

2019年1月30日,青年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王二妮在安塞区《放歌新时代》首届春节联欢晚会深情演唱,感恩延安人民。通讯员 马志青 摄

  这一月,延安喜事连连!5月7日,延安正式对外宣布,告别绝对贫困。5月15日,经过4年打磨,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在延安首映。今天,“5·23”音乐节又将在延安盛大开幕。

  文艺繁荣、祖国昌盛!从北京到延安,从历史向未来,如今的延安,文化自信之路步履铿锵,强健有力!这个牡丹花开香满城的五月天,延安人民盛情欢迎各位艺术家的到来,延安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拥抱这场音乐盛会。

  奔跑吧,延安!我们期待,这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音乐盛会能为延安艺术文化事业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5年12月28日,著名相声艺术表演艺术家姜昆、戴志诚在安塞区沿河湾镇候沟门村为群众表演。 记者 祁小军 摄

  我们坚信,有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代表的高等院校以及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教育家的关心支持,226万延安人民一定会在黄土高原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艺术高峰,延安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一定会在新时代奏响更加和谐美妙的乐章!(延安日报 记者 樊宝峰 谷嫦瑜 班姣 张春鸽)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