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延安精神 正文
用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宣战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20-11-02 来源: 延安新闻网

  延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用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聚焦“四个贯穿始终”精准发力、聚焦“三个过硬”精准施策、聚焦“两个动力”同步激发、聚焦“一心为民”巩固成效,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走出了一条具有延安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安塞区西营村,艺人正在进行说书表演,歌唱脱贫后的美好生活。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吹响了全国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使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五年来,延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力量,通过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强力推进,举全市之力集中攻坚,努力做到了村村过硬、户户过硬、全面过硬。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延安的减贫工作经历了基本消除饥饿、基本解决温饱和开发式提升等阶段,老区人民的生活有了显著改善。但是,一些区域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2014年年底,全市仍有3个国定贫困县、693个贫困村、7.62万户、20.5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13.2%。

  2015年以来,延安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务求村村过硬、户户过硬、全面过硬,顺利实现延川、延长、宜川三个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6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19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6%。

  延安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贯穿始终,持续举办全市领导干部新春读书班,召开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主动对标对表,及时校准纠偏,不断增强脱贫攻坚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实际行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实绩实效做到“两个维护”。延安市坚持把“四级书记抓脱贫”贯穿始终,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党委、政府和重点责任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公开立下“军令状”,做到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县区、贫困村、贫困户“三个全覆盖”。坚持把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贯穿始终。全市上下一直致力于用足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开出的“发挥两个明显优势(能源、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空间)”和“破解一个明显制约(生态环境整体脆弱)”金玉良方,大力实施“高端能化强市、特色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带动、生态环境提升、城乡一体发展”战略,以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强力保障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确保市县财政刚性投入,整合各类资金用于脱贫攻坚。五年来,各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62.14亿元,其中市县投入38.73亿元。延安市坚持把凝聚各方力量贯穿始终,动员政府资源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做到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此外,延安市还统筹做好了中央部委定点帮扶、苏陕扶贫协作和国企合力团、高校“双百工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社会扶贫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大扶贫的工作格局。

  延安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提出了“村村过硬、户户过硬、全面过硬”的目标,坚持因村因户施策,精准推进产业扶持、就业创业、生态补偿、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医疗救助、教育支持、兜底保障“八个一批”脱贫工程。通过全面加强“两房”建设,实现易地扶贫搬迁15040户共49547人。延安市持续做好易地移民搬迁产业就业和公共服务等后续帮扶,使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清零”行动,完成危房改造3.1万户,全面解决了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问题。通过大力开展基础设施“三提升”行动,实现全市所有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安全饮水问题也得到了全面解决,电力入户和动力电通村、标准化卫生室同样实现了全覆盖。延安市加强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护,以确保其能够长期发挥效益。通过建立健康扶贫“三重”保障,实现了贫困人口基本医保的全覆盖:住院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报销比例可达83.46%,慢病“1+1”签约服务也实现了全覆盖。延安市扎实做好教育扶贫工作,夯实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双线“控辍”责任,实行月报清单、台账清单,并及时发放告知清单。同时,强化结对帮扶、异地跟踪、送教上门,精准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6.85万人次,确保了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得起学。此外,延安市还对1.04万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全部落实了兜底保障政策,兜住了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底线,使兜底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

  延安市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坚定不移地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持续用力推进小苹果大产业和退耕还林这一民生工程,实现了生态保护、产业富民与脱贫攻坚“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双赢。坚持不懈推进退耕还林“绿色革命”,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注重把良好生态效益转化为扶贫成效,持续释放生态建设红利,累计发放退耕还林补助112.8亿元,使全市80%以上农民受益,带动了苹果、红枣、花椒、核桃等经济林的发展,覆盖了43%的有劳动力贫困人口;林业政策性补偿惠及贫困户12.59万户次,户均增收1803元;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7064人次,户均增收4108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延安市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苹果、棚栽、养殖等产业的带贫益贫作用,累计发展苹果产业300多万亩、设施蔬菜42万亩,实现了4.69万户、14.36万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产业就业的全覆盖和69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的全覆盖。特别是从2017年起,延安市就开始深入推进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后整理,深挖产业后端增效带增收的市场价值,全力打造“洛川苹果”“延安苹果”两个区域公用品牌,健全企业和果农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能够在全产业链上分享增值收益。

  为激励扶贫干部真扶实帮、一线建功的内生动力,延安市坚持尽锐出战,因村选派1807名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抽调198个市级单位、2.69万名市县乡干部联户扶贫,组建了1499个驻村工作队,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全面加强“四支队伍”管理,形成“脱贫攻坚论英雄”鲜明导向,驻村工作队队员坚持“五天四夜”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全年驻村帮扶220天以上,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先进个人张延刚、全国劳动模范柯小海等一批先进典型。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农村“一约四会”和“爱心超市”作用,推广“教育引导”正家风、“行为规范”立正风、“村规民约”改民风、“文明创建”树新风、“公益救助”促和风、“司法保障”倡清风的“扶志六法”,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涌现出了全国自强模范和三秦楷模付凡平、中国好人屈万平等一批“脱贫之星”,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使贫困户立志脱贫、乐于脱贫,学会脱贫、能够脱贫。

  延安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着力构建10个方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构建贫困人口动态监管机制,加强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常态监测,实行贫困人口精准管理;构建稳定增收长效机制,持续发展长效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其益贫带贫效应;构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机制,精准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安全住房、兜底保障、饮水安全等政策,增强贫困人口获得感;构建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护机制,加强农村道路、用电等设施管护,确保其能够长期发挥效益;构建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构建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新风建设,有效提升治理水平;构建扶贫资金投入及风险防范机制,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和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资金保障;构建驻村联户帮扶常态化机制,选优配强帮扶力量,厚爱扶贫一线干部,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构建消费扶贫长效机制,积极搭建各类消费平台,促进社会各界扩大对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构建扶贫资产管理长效机制,落实管理责任、明晰产权归属、强化经营管护、规范利益分配,确保资产不流失、不闲置、不贬值,稳定发挥效益。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