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 正文
2017年12月份“延安模范”候选人事迹展示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18-01-19 来源: 延安文明网

  经过市民推荐,2017年12月份共评选出10位“延安模范”候选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平凡事迹感动着我们,也让城市变得温暖。

见义勇为

  张永军,汉族,出生于1971年5月,中共党员,洛川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2003年11月,他和同事下乡的途中,一辆载有4名群众的农用三轮车失控翻下20多米高的陡坡。他立即和同事会同过往群众,把受伤人员及时送到就近医院接受治疗。在办案结束后,当天晚上他又和同事一起来到医院看望受伤人员,使家属感动不已。2017年11月9日21点,他带领3名干警执行案件返回途中,发现304省道黄连河北坡一转弯处,一辆货车和面包车迎面相撞,致使面包车严重毁损,车上一家3口被困,围观的群众十分慌乱,束手无策。他赶忙让同事去远处放置安全提示的三脚架,疏通交通。同时拨开人群来到面包车旁查看情况,车上有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孩子,女子和孩子的伤势并无大碍,但坐在驾驶座的男子被紧紧卡住。他先将女子和孩子从侧门抱了出来,随后绕到副驾驶位置,和围观群众一起将男子从座位上面拉了出来,及时抬到救护车上。

  2004年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优秀法官”;2007年被陕西省委政法委评为“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2011年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法庭优秀法官”。(洛川县文明办推荐)

助人为乐

  叶爱英,女,汉族,出生于1982年5月,黄陵县建庄村村民。

  周宏云1994年在神木一个煤矿下井时发生事故,双腿被塌伤造成高位瘫痪,因为受不了周宏云的脾气,多年来照顾的人换了三五个。为了贴补家用,叶爱英从1998年起照顾周宏云,一个月的护理费150元。叶爱英每天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空闲下来就陪着周宏云说说话,周宏云逐渐走出了阴霾,这一照顾就是20年。在叶爱英的帮助和引导下,周宏云用1000元租了建庄林场的两间房,办了个小卖部,生活慢慢有了好转。2002年叶爱英与高建林结婚,和丈夫一同照顾周宏云,生活逐渐好转后,就没收周宏云的护理费。因为叶爱英一家给予的温暖,让他不再自暴自弃,每天都是六点起床,坚持锻炼身体。2011年周宏云萌生了养蜂的念想,叶爱英帮周宏云做蜂箱,还做了网兜挂在墙上,让他随时可以捉到蜜蜂。20年来,她们一家人视周宏云为亲人,帮他进货、做饭、洗衣,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孩子们也都亲切的叫他舅舅,一放学就来陪周宏云聊天。(黄陵县文明办推荐)

 

  王俊卿,男,汉族,出生于1937年10月,中共党员,原宝塔区档案局局长。

  他爱好秦腔艺术,退休后,他与好友一起创办了“延安秦腔自乐班”,即现在的“秦声乐演唱团”,组织开展各地义演近百场,宣传弘扬了延安精神。为了提高自己的唱腔水平,他坚持像秦腔老师学习,并购置三百多盘秦腔碟片,录制四百多盘录音带,学会了三百多首精彩唱段。因勤奋学习,他的演唱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他还自费购置了照相机、摄像机、电脑等设备,在延安、西安等地义务给机关单位和个人录制文艺节目4500多段,深受观众喜爱。演出单位和个人纷纷来信、赠送锦旗,上书“王老先生不为名、不为利,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一心为民”。他还义务推销《延安市志》500多套,不仅给延安机关推销“市志”,还去各县及西安推销“市志”,让更多的人认识延安、了解历史,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发展的力量。

  2010年荣获由省文化厅举办的秦腔大赛二等奖。(宝塔区文明办推荐)

孝老爱亲

  屈恩芳,女,汉族,出生于1952年12月,志丹县金丁镇卜鱼沟村村民。

  现年66岁的屈恩芳嫁入婆婆家已有46个年头。初到婆婆家时光景并不好,公婆二人早出晚归务农养活着一家人,丈夫刘志安是家中的长子,家中还有5个年少的兄弟姊妹。屈恩芳年纪虽轻,却挑起家中的重担,每天早早起床给公婆和丈夫准备好干粮,待他们下地后,还要招呼着弟妹们,操持家务。她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曾有半句怨言。2007年,婆婆意外摔伤瘫痪在床,每天吃喝拉撒睡都要屈恩芳伺候,就连翻身也要媳妇帮助。为了不让婆婆胡思乱想,屈恩芳一直粘在婆婆身边,细致的伺候着婆婆的生活起居。2017年7月刚过,婆婆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医生说,“老人年纪大了,又瘫痪了这么多年,能活到这个岁数,也是你们照顾得好。”2017年8月7日,已瘫痪在床10年的83岁老人安详的离世,走完了她清苦却也幸福的一生。(志丹县文明办推荐)

  成玉珍,女,汉族,出生于1960年11月,黄龙县界头庙镇神地行政村关家咀组村民。

  38年前,20岁的成玉珍从洛川县石头镇嫁到黄龙县界头庙镇神地村郑家,郑家有弟兄四人,她的丈夫排行老大。结婚没几年,娘家父母相继去世,留下14岁的弟弟,她把弟弟接到家里,供他上学又帮他结婚成家。在娘家父母去世的前后,她的婆婆因患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她细心照料直到婆婆去世。紧接着,丈夫的三爸也去世,留下残障的三妈和8岁的女儿。从此,三妈母女俩的生活负担也就落在了成玉珍一家身上,直到小姑子长大成人,出嫁到百里之外的渭南市蒲城县,但考虑到小姑子一家生活条件差,她毅然将三妈接回自己家照顾,这一照顾就是近30年。2003年,她的公公突患脑溢血,一病不起,从此瘫痪卧床13个年头,她同时要为两个没有血缘的老人端吃端喝,公公于2014年去世。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家中不断出现变故。31岁的老三和妻子离婚,留下6岁和11岁的两个侄子,于是她让侄子吃住在自己家,在照顾自己三个孩子的同时,她又像母亲一样给两个侄子以温暖。

  大爱无疆,大善至德。她用自己的爱心凝聚了一个充满曲折的大家庭,她的不平凡事迹一直被乡亲们称赞。(黄龙县文明办推荐)

敬业奉献

  袁继志,男,汉族,出生于1945年2月,志丹县旦八镇关工委副主任。

  从事关教工作10多年,他全力以赴,认真调查研究,开创关教工作新局面。他知难而上,积极动员五名离退休老同志进村调研,先后制定《旦八镇关工委工作长远规划》、《旦八镇村级关教组织建设进程表》,明确工作基本思路;为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他到处搜寻资料,并亲手撰写宣讲材料,还经常组织“五老”深入各学校,各村作报告,多年来受教育学生达2万人次;他积极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先后举办法制报告会16场次,举办法制宣传巡回展览8次,发放普法手册1000册,累计受教育人数达6800余人次;他四处奔走,筹措资金,积极动员相关单位支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实施爱心助学工程,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他先后荣获省、市、县关教先进工作者奖8次,其中省级奖1次,市级奖4次,县级奖3次。他主持工作的旦八关工委先后荣获省、市、县关教先进集体奖9次,其中省级奖2次、市级奖4次、县级奖3次。(市关工委推荐)

  

  肖连池,男,汉族,出生于1973年5月,志丹县永宁镇人民政府驻村干部。

  在永宁镇埝沟村驻村的五年,正是弓棚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五年。全村发展弓棚44座,由于许多农户家的男劳都外出务工,他就积极帮助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妇女建棚,从建棚初期的防线、栽桩、紧丝、绑架到建成后的植苗、覆膜,防风、防病虫害他都亲力亲为。2011年由于春寒,番茄苗和辣椒苗面临冻害危险,他每天凌晨挨家挨户叫醒农户一起进行防寒处理,最终蔬菜长势喜人,卖到好价钱。2013年2月,他被分在了东岭麻湾驻村,为帮助村民办理低保,他骑着摩托车驰行28公里到麻湾村挨家挨户收取证件,省却了17户39人孤弱病残的奔波。2013年7月,特大雨涝灾害导致麻湾村的35户共105间房屋严重受损,受灾人数达到140人,他整天东奔西走,栖身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再灾后重建工作中,他积极参与选址、备料、联系匠工等工作,因为土门纸坊台集中安置赶工期,一连两天,他都与农户一起挖地基、和拌水泥砂浆。多年来,他一直不间断地看望埝沟村芦正杰老人,送去慰问金,并参与无偿献血八次共计3200mL。(志丹县文明办推荐)

  马瑞,女,汉族,出生于1981年6月,中共党员,延长油田志丹采油厂麻台采油队副队长。

  在采油厂改革发展过程中,新设备运用不断有问题显现,面对这些难题,她整天在沟沟壑壑的山上对注水泵、喂水泵、提升泵等各类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动态掌握设备运用情况,查找问题根源。经过日夜的奔波她提出“三要+四化”工作方法,将设备保养与设备利用、降本增效、安全运行紧密结合。在她工作至今无发生过一起机械安全事故,2016年采油队设备利用保持95%以上,故障率控制在2.1%以下,设备管理年度考核在13个采油队名列前茅。作为采油队女工委负责人,她利用“互联网+”模式,建立女职工微信群,推荐书籍37部,在交流中升华职工思想境界,增强修养。为提高女工职业技能,持续开展了“志采杯”、“赛技能、提素质、建功业”等多项劳动竞赛,参与女工达104人次。在女职工相对集中的岗位开展技能竞赛活动11余次,并广泛开展了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采纳实施合理化建议20条,创效10余万元。

  2015年被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评为2014年度延长油田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2017年被延安市妇女联合会评为2016年度延安市“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市妇联推荐)

  

  刘振军,男,汉族,出生于1982年7月,中共党员,子长县冯家屯小学教导副主任。

  多年来,他深信 “德为师之本”,不管是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还是在学生、同事面前,他都注重自身的完美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树立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他注重班风学风建设,思想上关心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有个别学生经常产生厌学、逃学、甚至想辍学的念头,他经常放弃休息时间,进行家访,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自新课改以来,他将经验与反思形诸于文字。论文《浅析小学作文教学要具创新性》被国家新课程教育探索编辑部评为“国家级”一等奖,还有多篇论文获省一、二等奖。2013年12月教学设计《威尼斯的小艇》,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少教多学”课题举办的优秀科研成果评审中获“三等奖”。

  2010年被市教育局、共青团延安市委评为“优秀辅导员”;2012年被市教育局、共青团延安市委评为“优秀少队工作者”,2012年在陕西省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中获指导教师一等奖。(子长县文明办推荐)

  

  冯飞,男,汉族,出生于1981年2月,中共党员,安塞区金明街道办阳庄村第一书记。

  他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克服种种困难,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不到一个月时间,他走遍了村里所有的路,访遍了所有的户,记录近4万字的民情日记和帮扶日志。针对村两委班子发展动力不足、理论学习不经常、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他对症下药,以村换届为抓手,把配强配全领导班子、激活人心作为解决症结的“良药”,建立和完善了坐岗、值班、代办等十多项制度。面对阳庄村阵地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人畜饮用水困难等现实问题,他通过与各友邻单位的协调,共筹资30多万元完善村里设施建设。为改变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他组织贫困户到产业大户家参观学习,观看励志创业故事片,并邀请专家上门培训,帮贫困户树立自强自立意识。为弥补阳庄村贫困户无长期产业的短板,他和包扶单位协调资金10万元,在庙湾村民小组流转土地36亩,带领15户贫困户发展樱桃。针对李发贵、强保清、贺彦祥等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他多次上门走访,鼓励他们发展养猪、养牛等,争取项目资金2.6万元。

  2015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个人”;2017年被区委评为“优秀第一书记”。(安塞区文明办推荐)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