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 正文
弘扬延安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
——写在延安文艺纪念馆建成开放之际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20-06-02 来源: 延安日报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战斗生活了十三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延安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作了重要论述,2020年4月20日至23日,总书记再次回到陕西,就延安精神发出了最新指示,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增添了动力。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是升华了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精神,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群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

  延安的山山峁峁承载着延安精神的光辉印记,位于延安城东的桥儿沟革命旧址也是延安精神的历史见证,这里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地。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这里召开,39天的会议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这里是红色文化大遗址区,中共中央党校、部队艺术学校等15个单位和工厂曾在这里办学办厂。这里是新中国文艺的圣地,也是新中国艺术教育的圣地。1939年8月,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文艺干部的高等艺术院校——鲁迅艺术学院迁址到这里,到1945年11月,培养了一大批革命文艺人才,创作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艺术作品,成为中国革命文艺史和艺术教育史的丰碑,对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和艺术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014年鲁艺文化园区成立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文艺、文化、文物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主动承担起传承延安精神、守护精神家园的责任与使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传承延安精神为主线,以革命旧址保护利用为抓手,以延安文艺纪念馆建设为重点,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延安精神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规划保护 恢复风貌 开启传承延安精神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的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2013年,陕西省、延安市决定依托桥儿沟革命旧址规划建设延安鲁艺文化园区,项目定位为“一个活的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和革命文艺史的课堂,一个集中国革命艺术家和共和国文学艺术领军人物之大全的博物院,全国唯一的革命艺术家博物院”。该项目分核心遗址保护、延安文艺纪念馆、东山革命文艺家馆群、西山艺术实践体验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五个区块。按照保护为主、修旧如旧的原则和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融合统一的总体思路,“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的基本原则,通过规划策划、征收安置、维修保护等措施,加强革命旧址维修保护。

  由于历史的原因,桥儿沟东、西两面山坡上房屋鳞次栉比,革命旧址处于被包围之中。为恢复历史风貌,延安市专门组建了征收安置指挥部,制定了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实施方案,由宝塔区和延安新区分别负责新华陶瓷厂和桥儿沟居民区的征收安置工作,鲁艺文化园区积极主动地与市直各有关部门、宝塔区、延安新区衔接,旧址周边群众全力支持配合,为项目规划、征迁、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从2014年开始到2019年,先后动迁1755户,动迁人口近万人,征收面积约8.7万平方米。

  根据陕西省政府和延安市委专题会议精神,委托省文物遗产研究院、省规划院、西北建筑设计院编制系列规划方案,夯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基础工作。委托陕西省遗产研究院编制《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旧址保护规划》。扩大了革命旧址保护范围,将东、西山的42个院落269孔窑洞认定为革命旧址,革命旧址保护区面积由19.5亩扩大至300多亩。扩大了鲁艺文化园区规划选址范围,园区面积由545.16亩扩大至780亩,增加黄土精品民俗区、文化艺术教育研学培训基地两个区块。延安市四套班子对园区规划高度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先后形成规划方案十余版,主要领导多次到园区调研,反复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后确定了规划方案,使园区规划与旧址保护规划有效衔接。

  全面加强旧址核心区和东、西山的维修保护工作,实施了桥儿沟革命旧址抢险加固工程,教堂前广场沉降复原、地下管网建设、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维修东、西两面山坡院落窑洞,实施道路、排水、边坡治理等基础设施。亮化旧址核心区教堂和东山院落窑洞,建成浇水喷灌系统,实现应绿尽绿。 

  挖掘内涵 培根铸魂 推动传承延安精神新跨越

  我们坚持突出社会效益,重在传承,强化教育功能,提升传播能力,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把革命文物利用好、革命传统弘扬好、革命文化传承好,主动担当弘扬延安精神的责任和使命。

  挖掘六届六中全会深刻内涵,打造党纪党规教育基地。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了党中央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1945年毛主席在党的七大会议上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关键的会议,一次是一九三五年一月的遵义会议,一次是一九三八年的六中全会。……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为充分展示六届六中全会的历史内涵,突显六届六中全会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从2016年启动了专题陈列的工作,于2017年6月30日完成了陈列布展并对外开放,作为延安精神和党纪党规教育的精神家园。

  加强挖掘整理,积极探索窑洞陈列布展新形式。为将园区建设成为新时期宣传延安精神新的载体和平台,克服窑洞陈列布展中的吸引力、感染力不强等问题,积极探索窑洞陈列布展的新形式,“坚持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在东山建成茅盾、丁玲、沙可夫、冼星海、胡蛮、周立波、向隅和唐荣枚、马可、安波、田方和于蓝、瞿维和寄明、蔡若虹、彦涵、贺敬之、石鲁、柳青、李若冰、杜鹏程、韩起祥、李有源等位艺术家窑洞博物馆,既展示文艺家在鲁艺和延安时期的重要历程和文艺成就,也展示延安精神,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

  把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策划了一批优秀展览。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精品艺术寻找延安精神,与中国美术馆策划“艺术为人民——延安鲁艺美术回顾展”“延安·延安——吴为山雕塑作品邀请展”,中国美术馆将馆藏的延安时期经典版画143幅高仿作品复制后赠予园区;中央美术学院连续三年赴鲁艺写生,举办“礼敬先贤——鲁艺旧址写生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礼敬先贤’写生展”,并将写生的96幅作品全部捐给园区。先后在广州、北京、西安等地举办展览,宣传延安精神。

  做好文物资料的征集、管理、等级鉴定等工作。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是革命文化和延安精神的物质载体,也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几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人员奔赴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等地征集文物资料,千方百计拓宽文物资料征集渠道,不断丰富馆藏种类和数量。2014年至今,共征集到文物资料20667件,电子版照片4167张。同时,认真做好馆藏文物的等级鉴定、台账建立、保护维修和数据库建设,对2018年之前的馆藏文物进行了等级鉴定,鉴定出等级文物藏品1437件。历时半年多,行程数万里,采访延安文艺的亲历者,与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录制完成十一集口述纪录片《永远的鲁艺》。笃学深研,加强对延安精神的研究,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图录》、《延安鲁艺》画册、《安波传》。

  构筑红色教育基地 增添传承延安精神新动力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时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营造宣传延安精神的良好氛围。

  着力打造艺术教学实习基地。集聚鲁艺传承院校和传承机构的资源,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广东星海音乐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和天津泥人张工作室共同建立“艺术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当代青少年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着力打造中小学生课堂教学实践基地。分别与延安的大中小学校共同举办“鲁艺故事进校园,校园课堂进鲁艺”双向教学活动,通过讲故事、玩游戏、播放红色影片、座谈会、经典诵读、绘画、劳动实践,让青少年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

  着力打造青少年延安精神培育熏陶基地。举办大手牵小手系列社教活动,通过“我来画鲁艺”“亲子寻宝记”等活动和“小小讲解员”培训,让延安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成立鲁艺培训中心,让学员学在鲁艺,住在鲁艺,悟在鲁艺,亲身体悟感受延安精神。

  建设延安文艺纪念馆 拓展传承延安精神新课堂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也是新中国文艺的出发地。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文艺事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艺苑百花齐放,鲁迅艺术学院、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边区文艺干部学校等一批较有影响的文艺团体和文艺院校茁壮成长并发展壮大,有力地带动了全国其他解放区文艺活动的发展和进步。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带头实践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在党的文艺理论建设、团结和培养文艺人才、创作实践和革命文艺运动等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开创了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像种子一样撒遍了全国,成为新中国文学文艺界的领导和中坚力量,对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和艺术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重申了党对文艺战线的基本要求。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明确提出“扎实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要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延安是革命文化的重要根脉之一,建设延安文艺纪念馆就是为了让人们通过参观重温光辉岁月、铭记奋斗艰辛、汇聚强大动力、感恩伟大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谱写辉煌新篇。

  为了将延安文艺纪念馆建成国内一流的专题文艺纪念馆,我们组织专家对延安文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经过五年数十次的精雕细琢,完成了文本编撰工作,并由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重要传承院校——鲁迅美术学院实施了延安文艺纪念馆陈列布展工作。

  展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十三年延安文艺实践活动为主线,以抗战文艺的发展、延安文艺座谈会和人民文艺繁荣为重点,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革命文化、凝聚共筑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为目标,全方位地呈现了延安十三年革命文艺。

  展览时限以1935年到194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十三年延安文艺实践为主要内容,延伸到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以编年体加专题共六个单元,分别是:文艺队伍、汇聚延安,文艺组织、蓬勃兴起,抗战文艺、民族怒吼,五月盛会、灯塔指路,人民文艺、气象万千,肩负使命、走向胜利。展览共展出图片1263张,实物520件,其中一级文物20件,二级文物34件,三级文物74件,一般及未定级文物392件。在展陈形式上采用照片、实物、手稿、文献、艺术雕塑、场景及高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突出延安文艺的丰富性及延安文艺纪念馆的文艺特质,用高科技互动性体验方式,满足观众对博物馆的新需求,展览以恢宏的气魄、全新的视角、崭新的形式呈现于万千大众面前,为延安文艺研究谱写了新的篇章。

  延安文艺是延安十三年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文艺纪念馆的建成开放实现了老一代延安文艺工作者及其亲属后代、国内外延安文艺研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期待和夙愿,将为全国的党政干部和文艺工作者提供继承优良传统、弘扬延安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持艺术为人民的重要平台,也将成为青少年研学、接受传统教育、弘扬延安精神的新课堂。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开启新征程,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促进新作为。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考察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勇立潮头的决心和勇气继续学习延安精神、宣传延安精神、弘扬延安精神、践行延安精神,奋力谱写延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