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文明实践 正文
延安圣地应急救援公益协会奔赴绥德救援纪实
“延安朋友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
恢复窄屏
发布时间:2017-09-15 来源: 延安文明网

  7月25日8时至26日7时,由于连续的强降雨,榆林市绥德、子洲两县遭遇了特大洪灾,县城大面积积水,城区电力、通信、网络、供水均出现长时间中断,桥梁道路被冲毁严重,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部分乡镇通信、网络中断,灾情十分危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众多抗洪救灾志愿者中,有一支名为延安圣地应急救援公益协会的队伍,近100名志愿者在队长郝宏的带领下,从一个抢险现场转战另一个抢险现场,连续19天奋战在绥德受灾现场,每天工作15到18个小时。“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他们用真情和忠诚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赞歌。绥德群众感动地说:“我们一定会深深地记住这些延安朋友。他们给了我们温暖,也给了我们战胜灾难的力量。”

 

  行动:星夜驰援奔赴灾情一线

  灾情就是命令。7月27日凌晨一点半,延安圣地应急救援公益协会总教官李虎带着第一批志愿者和救援装备连夜前往绥德灾区救援,早上六点多到达灾区后,一行28名志愿者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援中。

  7月31日凌晨2点,刚刚从越南河西赶回延安的延安圣地应急救援公益协会会长郝宏,顾不上休息,带着救援补给装备启程出发,连夜赶往绥德灾区。

  “当时的绥德县城可以说是一片狼藉,厚厚的淤泥布满整个街道,洪水卷来的杂物横七竖八地躺在马路上,有的车辆甚至被水冲得挂在了树上,灾情严重,让人心痛。”到达绥德的郝宏接到救援指挥部的第一个救援任务是前往阿林酒店抢救配电房,恢复500多户用户的供电。

  阿林酒店住宅楼的配电房位于地下车库的出口处,当时地下车库积水近两米,出入非常危险。郝宏利用绳索攀爬至配电箱入口,通过专业技术恢复了配电箱功能。随后,他现场指挥打开紧急救援通道,用提前自备的抽水泵、发电机、通风设备帮助排水、清淤泥,排查安全隐患,经过10多个小时的奋战抢修,500多户群众终于恢复了用电。

  此时,已经是晚上11点,连续救援了18个小时的队员们被当地志愿者安排住进了绥德中学教室救援队临时居住地。没有床,大家把课桌拼在一起;没有被褥,大家把外套盖在身上;没有枕头,大家把矿泉水瓶固定在一起……志愿者孙迪在教室讲台上找了一个空位,拉开纸箱子铺在地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天刚微微亮,睡了不到5个小时的志愿者们就被郝宏急促的声音叫醒。“接到绥德指挥部的任务,绥德广电局新闻中心受灾严重,新闻设备被洪水淹没,我们要立即出发。”

  接到任务的队员们立即起床,途中啃了点干方便面和面包,火速奔赴新的“战场”。由于广电新闻中心是一处室内办公场地,大型机械无法进入,队员们只能靠人力一铁锨一铁锨地清除淤泥。不一会儿,队员们头发上、脸上都沾满了淤泥。

  为了尽快抢救出新闻设备,队员们轮番上阵,一刻也不停歇,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清理了一楼所有的采编播设备机房等多间房屋和楼道、院子里的淤泥,抢救出了不少广电物资。

  救援:连续奋战用热血呵护“家园”

  在转战惠民小区清理淤泥时,一只阀门半开的车用燃气罐让现场群众一阵慌乱。郝宏命令队员先撤离现场,并疏散周围群众,有着多年丰富救援经验的他独自上前处理,在关掉开关并确认没有危险时,他这才松了口气,与前来处置的武警消防官兵共同将气罐搬离现场。

  此时,还没来得及休息,指挥部的任务再次下达,延安圣地救援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再次出发,赶往绥德县运输公司家属院。

  到达运输公司时,大家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4000余方的淤泥淹没了整个车库,深度达到2.8米,出口全部被淤泥所淹没,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异味儿。在和指挥部商量后,郝宏决定在河床边打洞排淤。

  由于运输公司的地下车库距离河床位置较高,仅仅铺路延伸到洞口的工程,大家就干了一天半时间。经过三天的努力,洞口终于被打开,那一刻,淤积的泥水大量涌出,如瀑布一般倾泻而下,洞口的挖掘机被这巨大的冲击力推出3米多远,此时正在洞口的郝宏赶紧抱紧河床边的铁杆,下半身随着泥水巨大的冲击不住摇晃。

  积水排出后,郝宏第一个爬进车库查看里面的情况,在场的人员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也被他的这种无畏的救援精神所打动。

  下午6点左右,劳累了一天的救援队员正准备吃盒饭时,小区居民自发端来了热腾腾的饺子送给大家。居民白长安告诉记者,“看到志愿者们这么多天不辞辛苦地奔赴在救援一线,我们就想让他们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饺子,这是此刻我们仅能做的。”

  “很感动,那饺子比过年吃的饺子还香。”救援队员李虎回忆说。在运输公司地下车库的救援中,平均每天,郝宏和他的队员们清淤时间都在18个小时以上,郝宏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从到达绥德土地上的那一刻起,自己和队员们就要尽全力减少绥德人民的损失。

  感动:爱心和奉献洒遍灾区每一个角落

  救援期间,志愿者们每天睡觉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吃的基本都是方便面、面包等便捷餐食,有些年轻队员吃饭时就在铺满淤泥的小推车里睡着了。而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近100名志愿者没有一句怨言,再苦再累,只要救援任务下达,就冲锋在最前。

  “以前也经常参加公益救援,但这一次绥德救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来没有遇到这么艰苦的环境。”队员屈瑞红是一名中学教师,“因为灾区水资源短缺,我们的志愿者连着7天都没有水洗漱,早上起床几个人用一瓶矿泉水,用水倒在手里往脸上抹一下,提提神就算洗漱好了。”

  “实在是太累了,每个队员每天睡眠时间不到5小时,更是吃不到一口热乎饭,他们来自延安的各个行业,有企事业单位职员、私企负责人……大家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争分夺秒抢救灾民的财产,真是不容易。”说到这里,郝宏几度哽咽。

  19天的时间里,郝宏带领的这支身穿“延安救援”字样深蓝色队服的救援队不停地穿梭在绥德县城的每一个角落,共计清理淤泥1.8万余方,解救被困群众30多人,拖救车辆50多辆,排爆气罐2次……他们奋不顾身,英勇向前,用爱心和奉献洒遍绥德的每一个角落,继承和发扬着“延安精神”。

  辛苦的付出换来的是救灾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当地政府及群众的高度认可。8月15日,在绥德县委、县政府组织的欢送仪式上,道路两侧挤满了绥德师范家属院、联丰、新世界、宏盛、惠民小区、西山寺小区的群众代表,以及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近千名绥德民众。

  “感谢延安圣地应急救援公益协会!绥德加油!”的声音响彻欢送会场,鲜红的锦旗表达了绥德人民对他们的深深谢意和依依惜别之情。(延安日报记者 申宇 刘小艳)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延安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新洲小镇市政府综合办公楼 联系方式:0911-8073015 技术支持:西安胜海软件有限公司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京ICP备10031449号